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图民国文献破损严重 欲抢救资金人力捉襟见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09: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5日电“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民国文献将在50年到100年内损毁殆尽!”这话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国图馆藏几十万册民国版图书惨淡现状的真实描述。

  科技日报报道,国家图书馆所藏民国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部分名人手稿,总计约67万册件。其中民国图书45万册件(计8-10万种),期刊20万册件,报纸2万余合订本。它们是民国这一新旧、中西各种社会思潮汇聚、碰撞的特殊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的最主要载体,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并发展壮大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史实的最原始记录。但现在这样一批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正面临着加速损毁的严峻现实,中国文献历史有出现“民国断层”的危险。

  在国图报纸组一间工作室,记者看到民国20年(1931年)10月份《北平晨报》合订本,馆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仍不能避免发脆的纸片阵阵“掉渣”,据国图图书保护组组长周崇润称,这还只是“中度损毁”;在典藏组的另一间工作室,七八本民国版图书大多页面发黄,纸质发脆,册页开裂,基本不具备阅览的功能。詹福瑞介绍,国图民国文献目前中度以上破损比例已达90%以上,民国初年的文献已100%破损,有相当数量已经完全失去机械强度,一触即破,濒于毁灭。而且这一现状不止限于国图一家,在藏量较多的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图书馆,民国版图书的境地与国图大同小异。

  民国文献危机的根源在于其纸张。由国图刚刚完成的“馆藏纸质文献酸性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在馆藏各类、各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民国文献的酸化和老化损毁状况最为严重,纸张pH(酸碱)值均低于4.5,而通常纸张pH值低于5.0即被视为严重酸化。

  由于民国时期传统选料和工艺已不能满足社会大大增加的用纸需求,在这一由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制浆工艺落后,多为机械磨木浆纸和酸性化学浆纸,导致纸张酸性强,质量差,保存期短;再加上当时的装帧形式多为“洋装书”,装订工艺落后,也易造成破损。

  保存环境和保护措施上的欠缺则加速了民国文献的老化和损毁。据介绍,国图所藏67万册件民国文献中,只有14万册件存放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下一层保存本库,其余藏品均裸露置放在没有恒温恒湿条件、不避光、不防尘的地上书库的铁质书架上。另有一部分藏品因种种原因还未整理编目,目前打包封存。

  国图从2001年开始对民国文献进行缩微复制,目前报刊部分已基本复制完毕。但这种复制只是“再生性”保护,不能代替针对原件的“原生性”保护。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和文献保护修复研究及技术的成熟,对民国文献实施全面抢救保护的条件已经具备。

  从技术上讲,最直接有效的就是脱酸和加固,经此二道工序处理后,民国文献就能长期保存;而其保存环境的改善,待新动工的国图二期工程竣工即可望实现。

  但目前,抢救保护民国文献还存在诸多障碍,首要一条就是观念,一般人很难理解民国版图书保护比古籍善本保护更为急迫;其次是资金,仅脱酸一项,一页纸就需0.3元左右,国图副馆长陈力估计,如实施全面保护,以一期工程10年计,总预算达3000万元。第三是人力及其他配置,国图目前从事图书保护修复的有十几个人,对如此巨量工作,难免捉襟见肘。(瞿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