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朱四倍:"怕的是群众不找政府"诠释下访要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10:11 东方网

  朱四倍:怕的是群众不找政府诠释下访要义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朱四倍 2005年2月5日 10:11

  2004年9月15日,河南省、市、县3级下访干部共42664人走出机关,下到乡村、工厂、社区,逐门逐户排查矛盾和问题。河南省委副秘书长李新华说,实际上,出了问题,怕的是群众不找党委和政府,要是不找的话,那就危险了。(见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

  河南4万官员下访,收获了什么?给群众一个说话的机会是其第一层次的收获。不管给群众解决多少问题,能不能解决问题,下访干部必须要走下去,听老百姓说什么。换句话说,要让老百姓的利益表达渠道通畅起来。群众热衷上访是因为一些干部缺少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宽容的爱心是其收获的第二个层次。有的干部对上不讲真话,对下不办实事,欺上瞒下,这才是最大的危险。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要让老百姓的不满有正常的发泄渠道。收获的第三个层次是此次大规模下访使河南官员群体做到了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一味认为群众是“刁民”、“觉悟低”、“顽民”,抛弃了“治人者”意识,真实地体会到了上访者的诉求与痛苦,并深刻反思了问题的症结,甚至良心受到了巨大的刺痛。

  事实上,这三个层次的收获可以归结为政府对公民的责任和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正如李新华所说,“实际上,出了问题,怕的是群众不找党委和政府,要是不找的话,那就危险了。”如果群众有了委屈甚至是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不找政府,那不是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又是什么呢?如果政府怕群众找来申诉委屈,那不是政府缺少责任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解决好信访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能否实现长期高效有序的发展。因此,政府官员下访,就是明确自己在信访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政治风险,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益之举。笔者以为,在目前信访迷局的状况下,河南省的探索不仅勇气可嘉,而且值得尝试。

  河南省4万官员下访,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就在于政府要珍惜来自群众的信任,政府要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政府信用是政府对公众在委托契约中赋予的期待和信任的责任感及其回应。对信任的责任感及其回应是政府信用中的关键内容。政府信用源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其核心部分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政府是以公共利益、代表性、公众参与和权力制约为基本特征的,它要求政府在决策时要倾听群众的声音,使群众有发言权,增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4万官员下访是对公众需求的回应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提高的表现,利于培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要求政府具有及时了解民意、统筹民意的能力以及在公共政策中吸纳民意、体现民意、回应民意的能力。

  “基层群众上访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我们到底还缺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在于厘清政府和群众之间信任的连接点。公众是政府力量的源泉,政府的有效运行以公众的信任为基础。善政立足于信任与信用基础之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既是善政的基础,也是善政的保障,即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实施善政的一种隐性资本,是政府在执政存续方面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怕的是群众不找政府”表明了政府推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政府对公众信任的责任感和回应力的决心和勇气。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