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勾勒关中大年民俗风情画:贴春联齐守岁耍社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11: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5日电“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民间习惯地称为“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翌年正月十五,都是过新年的范围。古往今来、岁次更替,在关中民间积淀了丰厚的年文化。三秦都市报记者特意采访了陕西省民俗学会相关专家,以日程为序,勾勒出一张关中大年风情画。

  腊月下旬办年货贴春联迎新年

  鲁迅先生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一入了腊月下旬,春节说话也就到了。这地道的中国节日有着某种狂欢的性质,有着浓厚的非理性的味觉、视觉和听觉感受。城乡里渐渐显出节日气氛,人们忙碌着,对于世代沿袭下来的风俗念念不忘:“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黏;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礼;一手的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个喜……”

  为了过一个丰盛的年,人们在年前争先恐后地购买年货。办年货的内容除了吃的、用的、节日礼品外,还有几种用品是绝对少不了的:比如庆贺时用的烟火、花炮等;布置环境用的红纸(写对联、春条幅)和门神、年画等。

  春联是什么?就是一种用大红纸写成的对联(也有用其他颜色纸写的)。据史载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的,传说古代的东海度朔山有一棵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枝叶伸向东北方的鬼门,万鬼皆由此门而入。树下有两位神仙,一个名叫神荼,一个名叫郁垒,时常把守着鬼门,监视鬼的行动,发现有为非作歹者,即用单绳捆起来喂老虎。于是从春秋战国时起,每逢过年人们就用两块桃木板,上刻神荼、郁垒的画像,竖立在门前,以示辟邪,这就是桃符的来源。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由树桃符到贴对联,是从后蜀主孟昶开始的。孟昶亲笔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

  春节期间张贴的对联叫作“春联”。春联还包括有“春条”(单联)、“春语”(一段祝贺春节的话)、“斗方”(在一块方纸上写的字)等。斗方是在一块方方正正的红纸上,单写一个“福”字。张贴的时候要倒贴,取其“倒”(到)的谐音来寓意“洪福到来”。“春语”一般是一段祝贺的话或勉励的语言。如“百行孝为首,万恶淫当先”、“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

  春联、春条的内容丰富多彩。张贴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如给屋梁上贴“抬头见喜”;给银柜上贴“黄金万两”、“招财进宝”。给面瓮上贴“米面如山”;给老年人炕头上贴“身卧福地”、“寿比南山”;给青年人床头上贴“身强力壮”、“少者怀志”;给庭院里贴“满院生辉”、“吉星高照”;给牲口厩里贴“骡马成群”、“六畜平安”;给粮仓上贴“年年丰收”、“五谷丰登”;给火房里贴“小心灯火”、“严防火灾”;给斗上贴“日进斗金”;给车辕上贴“日行千里,夜走八州”等等。总之,内容要有针对性,使人高兴、满意。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新旧年的交替,人们最重视过除夕,所以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就是守住时间,不愿意让这一年空空地过去。这种风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南宋的姜夔专门写了《守岁》诗:“千门列矩散林鸭,儿女相思来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北宋诗人苏轼也有一首《守岁》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豁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明年岂无年,心事空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一般从年三十中午后就开始准备守岁。这时,家家户户供奉起祖宗牌位,贴上门神、年画、窗花。大门、小门都贴上春联,满院张贴春条、春语,还在大门前挂上一对红灯,贴上赤火(用红绿彩色纸,剪成小长方形,上有钱眼,呈菱形)并贴絮子(用黄表纸剪成,形如赤火)。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按传统的风俗,这时债主不能来讨债了,即就是穷人家,也可以安心地过年了。

  到了掌灯的时候,屋前屋后,灯火辉煌,如同白昼。这时全家人等(凡是在外工作、学习、经商的都要赶回家里过年)吃罢年夜饭后,都围坐一起共叙天伦之乐事。有讲故事的、谈经验体会的、说笑的,还举办各种杂耍,如耍纸牌、打麻将、猜谜语、捉迷藏等。此刻不论辈份高低,男女老少,都尽情欢乐,直到天明,这就叫作“除夕守岁”或“欢度除夕”。

  正月初一拜年“水火不出门”

  初一一大早,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争着看谁家的炮放得最早最响。长辈们做好饭后,敬神灵敬祖先,然后按辈份大小依次拜年,祝贺新春佳节。孩子们接受长辈赐予的糖果和“压岁钱”。家里的拜年活动结束后,大家会走出门,向左右邻居、本家户族去拜年,见面时彼此问候,共贺新年。

  初一这一天,民间讲究“水火不出门”,意即不借给别人任何东西,自家不扫地、不扫锅灶、水不外泼(没有井的人家前日需去别家挑满水),主要取合家吉祥、团圆不破之意。如果家里死了老人,连续三年,称初一或初二为“新灵”(也叫新坟),这天,亲戚要前去烧纸吊唁。

  正月初二起走亲戚耍社火

  从正月初二起,人们开始互访亲友,馈赠礼品,祝贺新年。路人往来穿梭,络绎不绝。一般在初二,先向舅家、丈人家拜年,其礼品往往会厚于一般礼品。然后再向姑家、姨家拜年,再按疏远厚薄关系一一拜年。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可以被视作是过年的“黄金时段”,主要亲戚已走完了。初五的饭食和初一时大体相同,照例要放炮,要将初一剩下的炮尽量放完。

  从正月初六起到正月十五,主要是朋友之间的拜年活动,舅家给外甥送灯、娘家给新嫁出的女儿送灯等。而在民间开始的集体游艺活动主要就是从初十左右开始的耍社火。

  在陕西流行的社火种类很多,关中地区常见的社火有平头桌子社火,即在一张四方桌子上扮作戏文,由四个人抬着走。如《断桥》,就在三张桌子上,各立白娘子、许仙、青儿的戏剧人物形象,这种社火叫作“哑巴戏”,化装起来很巧妙,很受人喜爱。比平头桌子高级一点的,要算是芯子了。芯子有平台芯子、杂技芯子、转芯子和挂芯子等。芯子的特点是巧、妙、玄、绝。譬如扮演《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要使京娘站在赵匡胤手举的蟠龙棍上,这样能给人以玄妙的艺术感受,十分引人入胜。还有一种大型社火,叫作“山社火”,高达3丈,下面有50多人抬着走。这种社火以人物多取胜,十分壮观。白天常耍的社火还有高跷(亦称柳木腿),扮演时可以来回走动,边走边表演,打诨取闹,绘声绘色,耐人寻味。大约关中东府的社火尚武,有马社火,即用马拉车装扮的社火;有血社火,即杀气腾腾,动刀动枪,血肉横飞等惊险场面。关中西府的社火尚文,即寓意于戏,讲究精巧,以玄、妙、佳、绝取胜。

  耍社火的内容和规模大小,视年景的好坏而定。一般在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传统的社火活动就在城乡此起彼伏,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范超)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