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藏实施电影“2131 工程”硕果累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12:15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四面八方涌来阵阵欢歌,戏说人生鼓舞群众心声。电影,给西藏农牧区群众烹饪出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把欢声笑语留在了农牧区的每一寸土地上,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了每一位农牧民群众的耳边。

  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全国农村电影“2131工程”口号,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一村一月保证能看到一场电影。时光飞转,2000多个日日夜夜转瞬即逝,电影“2131工程”如春风吹绿了高原大地。电影在西藏98%的行政村安营扎寨,63个县基本实现了“2131”工作目标,每个行政村群众平均每月能看到1.62场电影,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连续3年走在了西部12个省(区)的前列。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曾这样评价说:“西藏农牧区实施电影‘2131工程’的经验很有意义,值得推广。希望各地结合本地的实际,创造性地学习推广西藏的做法,让电影更好地进入农村。”

  “2131 ”:百姓的文化大餐

  上世纪50年代,电影走进了西藏,在广袤的高原土地上扎根就是50年。在电影的耳濡目染下,西藏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深切感受到他们正在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繁荣、富裕、文明、幸福的新生活。今天,电影“2131工程”接过了延续50年的“接力棒”,在西藏发芽、开花、结果,它及时地向农牧区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农牧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而且还成为了“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的最佳途径,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牧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西藏当前特殊的反分裂斗争时期,这种形式对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功不可没。

  不辱使命勇挑重担。“2131工程”的实施,给农牧民群众送去的不仅仅是丰盛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是送去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群众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谊。引来阵阵欢声笑语的同时,也承担起了社会宣传、启发民智、开阔视野、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艰巨任务。据统计,仅2004年,西藏各地(市)组织了大量的科教片在农牧区进行了数十场次的专题放映,为群众发展农牧业生产献计献策。当地群众在电影这位老师的教授下,掌握了农牧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科学养殖、农机维修等基本常识,提高了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了经济收入。电影还具有电视连续剧无法比拟的优势,一些地方的农牧民群众情有独钟地说: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一个晚上就可以看一个故事,不像电视连续剧那么费时。城市社区的“2131”也大胆地迈开了步伐,2002年底,拉萨市电影公司启动了以“传播先进文化,城市电影大放送”为主题的电影进社区活动,让丰富多彩的现代影像图画和声音节奏走进了社区、寺庙、学校和军营,“2131工程”在拉萨市真正全面实施开来,电影进寺庙还成了全国首创。

  71岁的群宗拉姆阿妈患白内障已有多年,6年前的手术让她得以重见光明。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电影时,老阿妈激动地说:“我好像又看到了全世界!”现在,电影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实实在在地反映了现代人的幸福新生活。“2131工程”使电影的福音响彻了西藏的广袤大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真是自己这一生最幸福的事了。老阿妈非常感慨!虽然一度双眼失明,但现在心理透着亮,她从电影里看到了幸福的新生活。为了保证西藏各地能及时看上新片,自治区电影公司专门指派北京援藏的副经理常年驻守北京,双方协调,从而保证了大片、新片源源不断地引进。

  “2131 ”:政府作强大后盾

  国家实施电影“2131工程”和“西新工程”以来的6年多时间里,西藏共接受国家援助资金1992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为西藏73个县配备了79辆流动电影放映车和307套放映设备。国家的资助为西藏顺利实施“2131工程”提供了基本的物资条件,西藏电影放映设备老化、交通设备不足等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在区内,自治区领导非常重视电影事业的发展。去年10月,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和几位副主席兴致勃勃地到自治区电影公司新改建的拉萨电影城观看了电影,对电影城的建设给予了极高的肯定;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苟天林经常过问各地的放映工作,多次鼓励自治区电影公司放手开展工作。放映工作成为西藏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亲自牵头出台了71号文件,该文件从体制、性质、待遇、事业活动经费标准、基础设施、量化监督管理、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对西藏电影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分管电影工作的崔玉英副主席多次参加电影放映活动,对放映工作做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地、县的领导也都从经费、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等方面都给予了“2131工程”极大的支持。浪卡子县是山南地区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县,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但县里每年都能拿出28万元支持电影放映工作,这源于该县几届领导班子都有重视电影入村住寨的传统。为了落实好“2131工程”,林芝县与该县各乡政府签订合同,乡政府与放映员签订合同,放映员与村村签合同,从组织上和措施上保证了“2131工程”的落实。

  文明使者:可敬可爱的电影人

  挥洒汗水只为万千群众,不辱使命播撒文明之种。西藏西藏73个县分布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想让每个村的群众每月都能看到一场电影,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就是在这么艰苦的地方西藏能把“2131工程”实施到1.62场,创造了西藏电影放映事业上的奇迹。因为有一支能吃苦耐劳的电影人队伍活跃在基层的村村寨寨,一个个基层放映员生动感人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们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一个个事迹清晰地印刻在了“2131工程”的丰碑上。许多地区的大部分县都有不通公路的乡(村),放映员到这些地方放电影只能人背马驮,而且每年都是趁雪不封山的短暂季节进乡(村),并且一次将全年的计划场次放完。放映队一下乡,老百姓闻讯后从四面八方涌到银幕前,骑马2、3个小时,徒步几十里地更是不在话下。2001年,在日喀则地区一放映点放电影时,天空突然风雨交加,但看电影的数百名群众纷纷将“帮点”离场顶在头上,继续津津有味地看电影,没有一个人因下雨而走开。使在场的地委领导同志很是感动。广大农牧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对电影的喜爱,使他们感到作为西藏电影人肩上责任的重大。

  尼木县电影管理站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特别的行政区划图,图上贴满了95张小红旗,代表着全县95个电影放映点。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苟天林在看过这张特别的区划图后说:“这和战争年代的根据地一样,一面红旗就是一个阵地。”对于无数的农牧区电影放映工作人员来说,一个村、一个放映点就是自己的一个阵地。

  自治区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一些县级电影公司的困难有目共睹,但这并没有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错那县电影放映站站长次仁多吉为例,他的月工资只有305.71元,妻子没工作,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想想看,这么低的收入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怎么谈得上养家糊口,哪还有精力发展事业?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错那的电影事业仍在继续着;聂拉木县有一位名叫普布的临时工放映员,在樟木口岸担负着5个边境放映点的放映任务,风吹日晒、饥饿严寒、高山密林没能阻挡住他坚定的工作信念。他每年都要到各放映点至少10次以上,而往往是他自己背着放映设备上路,而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9元。在广袤的农牧区,正是这些朴实的放映员拿着低廉的工资,在高原大地播撒着精神文明,占领了基层文化的主阵地。

  帕巴群增:“2131 ”

  领头羊自治区电影公司经理、全国广电系统劳动模范帕巴群增,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成为自治区电影公司的领头羊和核心。他将公司全体员工拧成了一股空前团结的绳索,众心凝聚,一路凯歌,奏响了“2131工程”的世纪旋律。在帕巴群增经理的带领下,电影公司连续5年荣获局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还第一次被评为西藏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对基层电影工作者,帕巴经理体现出了深厚的关爱之情。只要是基层的同志来拉萨,他都会在办公室准备好了酥油茶、甜茶。为了不让下面来的同志渴着、冻着,他主动把自己家的饮水机、取暖器放到招待所的房间里。并竭尽所能为基层添置放映设施。对基层反映的困难,只要是能办到的,他都全心全意地去解决。只要是基层的同志上来,不论节假日,他都会办公,这一点也要求各科室做到。

  自2000年以来的4年多时间里,帕巴群增正视西藏电影事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深入西藏66个县开展调研,足迹踏遍了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到一处,他都积极掌握最基层的情况,协同地方领导解决放映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为基层送片,让百姓看上电影,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百姓的好评和爱戴。每到一处调研,他都被群众团团围住,哈达、青稞酒、酥油茶也难以表达群众的感激之情。在牧区、在乡村,迷路、陷沼泽、挨饿对他来说已成家常便饭。在经过了多次大范围的调查,帕巴群增提出了西藏电影放映工作新思路,创新了电影放映工作机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经营策略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位一体”的放映网络结构,实现“三个转变”:西藏农牧区放映要努力从16毫米向35毫米转变、从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从免费放映向收费放映转变。在自治区电影公司内部,帕巴群增还大刀阔斧地组织了一系列改革,对拉萨电影院的改造显示出了他果敢的魄力。拉萨电影院的改造是西藏电影事业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在多次申请国家资金无望的情况下,帕巴群增大胆、积极地向社会招商引资近4000万元,并于2002年10月与四川珠峰伟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姻催生了拉萨电影城这个城市电影的新宠儿。

  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曾经说过,“西藏电影不是推向市场问题,而是推向战场问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文明之花还需继续在西藏放彩。面对影片片源不足、节目内容偏旧,一些放映点无固定放映场所,放映人员素质偏低、人才青黄不接、编制被挤占等一系列仍然严重的问题,如何实现西藏放映事业的新突破,今后的路该走向何方,这成了西藏电影人创写辉煌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任重道远。

  作者:林敏黄志武

  (来源:西藏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