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拉美陷阱”令人深思(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10:06 环球时报

  本报驻阿根廷特派记者 范剑青

  阿根廷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农场是面积数千至数万公顷的大型农场。规模化的大农场让农户有实力采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方式,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阿根廷成为世界上农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但土地的集中化也导致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在城市尚不能提供足够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农民离开土地也就意味着失业和贫困。拉美的许多城市,都是现代化的高楼与大片贫民窟并存,进城农民是贫民窟的主要营造者。这些贫民窟对城市的水电燃气的供应、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治安甚至社会稳定都提出挑战。

  阿根廷农业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个农民离开农村而变为城市贫民,政府需要为他一生的养

  老、卫生、治安等总共开支约5万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无法承担的数字,因此阿根廷政府的思路是,资助一个农村家庭脱贫比补贴一个失业的城市家庭要经济得多。

  近年来,阿根廷已不再对农民离开土地采取放任的态度,而是推出了一系列贫农补贴政策。目前,阿根廷大约有一半的贫困农村家庭得到了补助。政府希望通过对贫困农户的资助,帮助他们就地脱贫而不要进入城市为贫民窟“添丁进口”。

  在采访阿根廷农业国务秘书处官员卡塔尼亚的时候,她说出的一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贫困)农民也是公民”。

  农民是当然的公民,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农民和偏远地区的农民是享受不到完整的公民权利的,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强调“农民也是公民”的概念,意味着承认农民也有改善生活的权利,意味着要把农民也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中,让农民也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分配调整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某些人群。但是,如果一个社会长期地把某个群体排斥在发展之外,这种发展很难长期持续。“拉美陷阱”的一个结果,就是某些阶层被排斥在发展之外。这些被排斥的阶层,最终又把发展的列车拉出铁轨。

  中国的发展,要想绕过“拉美陷阱”,解决农民问题是关键之一。

  《环球时报》〔20050204 第14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