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第一股”光环尚未褪尽又被卷入环保风暴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10:23 新华网 |
一旦完成脱硫设备的建设,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利好。因为根据各地对于电价的规定,脱硫电价一般要比上网电价每度电高出0.015元左右。电价的上涨完全能涵盖住脱硫成本的增加。而完成脱硫后,公司更能省去每年所交的环保排污等费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这一环保改造能够拉动企业利润的增长。 华电国际无疑是近来“出镜率”最高的上市公司,“询价第一股”的光环尚未褪尽,又被卷入了“环保风暴”。2月3日,华电国际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3.70元的开盘价高出发行价格46.83%。但身缠违规点名纠葛中的“询价第一股”是否会将这一环保风险传导入股市?这一疑问让投资者多少有些忐忑不安。据专家推算,华电国际如果要达到环保总局的要求,年内需投入的资金量高达13.77亿元,初步估算的结果,这至少影响其每股收益0.08元。而华电国际在招股说明书中注明公司2005年的环保投入仅为1.76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指出,类似于华电国际这样避重就轻地披露信息的做法,在其他上市公司中也大量存在。“因此,面对这种现状,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只能靠自己多做研究来规避这些风险。” 招股书避重就轻 根据环保总局的有关规定,重点火电脱硫项目需在2005年1月底前完成项目可研审批,在2005年4月底前开工建设,在2005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不能按期完成上述时间进度要求的重点火电脱硫项目所在地区、电力集团和企业,其新建、改建和扩建火电项目将暂停审批。 而根据这个规定,被环保总局点名违规的46家火电厂名单中,其中4家(邹县发电厂、十里泉发电厂、滕州新源热电、华电淄博热电)属于华电国际。这4家火电厂装机容量共计459万千瓦,根据光大证券电力分析师张伟杰提供的脱硫项目平均建设成本在300元/千瓦来推算,如果按照环保总局的要求脱硫项目全部年底完成,今年华电国际将为此投入近13.77亿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位副理事长表示,虽然公布违规名单是在今年1月,但对这些火电企业安装脱硫设备的要求却不是最近才提出的,名单中的一些都是“陈年老账”。“既然华电国际将要为环保投入10多亿元,这一支出不是新账,而是‘陈年老账’,为何在招股时并未提出呢?”一位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记者注意到,在华电国际的招股说明书中的确有对环保风险做过特别的提示:“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本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能会有所增加。”,“按照《条例》规定测算,2004年和2005年环保费用支出估计将分别达到1.05亿和1.76亿元。”但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前文测算出的13.77亿元。 而招商证券的分析师王野则认为,其招股书中所提的一亿多元的环保支出这一数字并没有错。“它所指的是所征收的排污费,并不是脱硫设备投入的费用。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在此招股说明书中,华电国际遗漏了对脱硫设备投入费用的披露,这一点是不太应该的。” 记者从华电国际一位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对于环保总局的这些规定,华电是清楚的,但由于过去对这一块监管不是很严格,因此公司没有在意这块资金的投入。但没想到最近环保总局会对此采取这样大的力度。记者随后致电华电国际董秘周连青,但截至发稿时为止仍无法联系。当记者拟就招股书上的疑问致电保荐机构中金公司时,一位自称是该项目保荐人的女士对记者表示,根据规定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各级环保部门的行政权力并未真正得到体现。但上市公司由于监管力度不到位而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的确不应该。每年利润减少1.6亿元? 如果按照环保总局的要求,华电国际的业绩将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呢? 根据环保总局的要求,华电国际必须要在年底前完成所有脱硫设备的安装,这项工程需要一次性投入13.77亿元。按照会计处理原则,这笔投入应计入固定资产投入,以15年折旧计算,应计入2005年当期费用为9180万元。 “这13.77亿元投入,华电国际的自有资金肯定不能承担,而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也不能随便更改投入方向,因此它只能靠银行贷款融资。如果按照5%的银行贷款利息计算,华电国际每年必须承担的财务费用(银行利息)就要达到6885万元。”光大证券的张伟杰估算。 将上述两项开支累加可知,自2005年之后,保守估计,华电国际每年的利润将会减少1.61亿元。据张伟杰测算,华电国际的每股收益至少降低8分钱。 但招商证券的王弘则认为,虽然上这些脱硫设备在短期内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但从长期来看,一旦完成脱硫设备的建设,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利好。因为根据各地对于电价的规定,脱硫电价一般要比上网电价每度电高出0.015元左右。而根据计算,上脱硫设备的固定成本和今后使用这些设备的维护成本之和后的每度电的平均总成本在0.012元左右,电价的上涨完全能涵盖住脱硫成本的增加。而完成脱硫后,公司更能省去每年所交的环保排污等费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这一环保改造能够拉动企业利润的增长。 侥幸心理能否过关? 虽然此次“环保风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对于被点名的上市公司却似乎有些波澜不惊。 记者注意到,被同样牵扯进“环保风暴”的电力类上市公司还有12家,粗略计算,这些上市公司可能总共要投入几十亿元的资金。但除了周连青曾经对外表态称“公司将对此事密切关注,并商讨相应办法”以外,其他上市公司都没有对此事发出任何公告。华电国际的一位内部人士认为,虽然环保总局要求年底完成,但对此资金的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如果有优惠政策出台,可能就会减轻这一资金投入的压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上市公司面对“环保风暴”的冷淡态度,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环保总局这次执行的力度仍旧不会很大,很多要求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这几十亿元的投入“肯定还要拖很久”。 该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名单出台更多的原因是处于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抑制过多、过快地建立电厂出发,而并不是将主要目标放在这些违规电厂上。其次,今年年底要这些电厂全部上脱硫项目也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因为现有的脱硫设备制造企业的产能不够,根本不能满足所有这些违规电厂在2005年底上那么多脱硫设备的需求。这位人士说,其实这些企业心里都很清楚,在目前电力紧张的状态下,被点名的企业那么多,环保总局不可能说停就能停。就拿山东省来说,被点名的电厂发电量占到了全省发电量的20%。“如果企业在2005年年底没有完成脱硫设备的建造,环保总局让停,山东省肯定也不愿意,影响实在太大,最后很可能停不了的。” “虽然这次环保总局点名批评后采取大力度惩罚是好事,但可能在要求上的确不太切合实际。其实应该给这些企业再多一点时间,2005年底的期限的确不太可能完成。”该分析人士说道,“就因为这个政策的可行性不强,因此这些上市公司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侥幸心理,都认为到时候会不会执行还很难说。” 但该人士还认为,虽然这次环保总局的政策在期限上有一点问题,但这些政策并不是最近才推出的,很早以前就要求这些企业上脱硫设备了,但这些企业由于我国缺电的原因而对环保总局政策一直是有恃无恐的。“可能是这些上市公司有恃无恐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暂时减轻了许多‘环保风暴’给股市带来的风险。”该分析人士说道。(黄嵘)(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