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南海的科技战略考量:居安思危 奋起直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15:51 新华网

  “如此短的时间里全体常委到科学院视察,这在科学院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在中科院近日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用“不平凡”三个字概括了中国科技界刚刚过去的一年,又用“从未有过”四个字概括了过去一年里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

  根据路甬祥的“不完全统计”,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四次视察中国科学院,温家宝总理三次到中国科学院调研、考察、看望科学家,听取中科院对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战略研究报告。2005年1月13日和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也先后视察中国科学院,参观中科院知识创新成就展,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创新体系建设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做了重要讲话。

  2004年12月底,胡锦涛总书记在一周之内安排了3次与科技工作有关的日程:24日,分别看望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杨乐;27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面向2020年的科技发展战略”;29日,考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并作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胡锦涛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的考察,一系列的讲话,都源于中央领导同志对科技的深刻理解,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对科技发展的殷切希望。这也是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科技方面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路甬祥说。

  居安思危:正视全球科技创新挑战

  胡锦涛在主持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这12个字给我国科技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实际上,早在2004年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就曾更为具体地表达了他的“居安思危”。

  胡锦涛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而“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也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领域。”

  他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而且也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深刻影响。世界科学技术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专家们预计,在未来30年到50年内,世界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出现重大创新,很有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出现新的科学飞跃,为人类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前景。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也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他还强调,“这个发展趋势,必然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带来重大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奋力跟上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把握住机遇、赢得主动。反之,如果没有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不能制定出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在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落伍了,那就会失去机遇、陷于被动。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把握住机遇、加快发展,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而高层这样的“居安思危”不光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更考虑到了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靠进口;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资源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消耗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粗放经营方式仍比较严重,如此等等。

  “这些问题,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不懈努力解决的长期问题,也是当前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的紧迫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不可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难以改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抓紧解决这些问题。”

  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在中科院座谈会上,一个月前刚刚接受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杨乐院士回忆说,总书记和他谈话时,“列举了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中间非常重大的问题”,“他说我们国家经济还要发展,我们国家是人口最多的,而且在继续增长,还没有到达峰值。他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保证能源的供给,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非常高,涉及到重大的环境问题。”杨乐院士说,“他希望这些重要问题的解决,都要科技界来作为主要的力量。”

  如果说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中央对科技发展战略的通盘考虑,那么,温家宝总理一系列有关科技的讲话,以及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更加明确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当今中国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和温家宝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科技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2004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作报告时,温家宝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

  2004年8月,温家宝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一点就是,“科技创新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道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拓,都必须建立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要依靠科技创新找出路、找办法。”

  权威人士透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在一些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严重缺乏。自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约为2.2万件,而外国企业申请了14万件,是国内申请量的6.4倍。在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核心专利上,我国基本上受制于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被进口产品占领。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十一五”期间发展改革》,负责起草总报告部分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认为,从宏观上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面临四大矛盾:人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体制缺陷依然存在,抑制了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变迁加快,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不可测因素空前增加。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以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

  “这不是一般的科技进步。”在谈到“技术创新战略”时,卢中原强调,“十一五”期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体制改革: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要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

  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除了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胡锦涛还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

  长期关注科技体制改革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宏认为,在中央去年对科技的重视中,对科技体制改革的强调和“观念上的一种转变”不得不提。

  郭励宏认为,我们有一些自主创新的东西,但是产业化显然不够。而“一旦全面科技体制改革以及促进科技体制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跟不上来的话,很可能我们制订的很多东西就要落空。”

  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则明确指出,“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以及“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制订过程中的变化同样表达了中央对科技体制的深层考量。“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第一期所列的20个题目,都是各个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目标等等。但是在经过向中央汇报之后,第二批的10个课题,都转向了若干技术经济领域的政策问题。”郭励宏说。

  中南海所考虑的科技体制改革显然不仅仅限于技术领域,而是包括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再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本身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中科院视察期间,胡锦涛和温家宝数次肯定了中科院近年来的重新定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基础的归基础,产业的归产业,这些都体现了中央对科技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位权威人士评论说。(记者 戴 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