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告和顾客究竟是谁“疯”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16:02 人民网

  网友:姜文兆

  相当数量的“疯字号”广告,近年来在许多报纸上十分风靡。诸如排毒、减肥、手机、电脑之类的广告都与“疯”字结了缘,既粗糙简陋毫无创意又俗不可耐大煞风景。《北方晨报》(2月1日)第15版再次出现《万千家长疯狂抢宝》的通栏广告标题。此外在其它媒体上还有自我吹嘘肠清茶销售的大号黑体字:“兰州人也疯狂”,“谁让上海女人如此疯狂”以及“千元换手机换疯了”、“万千家长疯抢好记星”等等。深圳某报的广告题目也是《胖哥胖妹,节日减肥疯狂》。从此类广告中看,为清肠减肥等等而“疯了”的不仅有北京、青岛、郑州、青海、新疆、厦门等地的女人和男人们,而且已“疯行全国”。不是这个疯了,就是那个狂了,哪有这么多的疯子狂人?这已经近乎于在亵渎和妖魔化顾客。作广告者如此浮躁和缺少理性地口不择言,对虚拟出来的药品等热卖情景大吹大擂,这究竟是谁疯了?

  广告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无诳准确可靠,用于疗病祛疾的药品类广告尤须如此。因此理应实事求是地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一并告诉受众,而不是竭力夸张地把“疯了”作为促销的利器来误导人。医学上的实践已经表明,治疗便秘的药物只能偶尔用之。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使人的自主排泄功能退化甚至消失,继而就一直依赖于药物了。这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因而决不可掉以轻心。报载如果滥排毒,没病也会致病。诸如此类的不良后果,那些“疯”广告中却一字不提。其实不难想象,作广告者对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掩盖尚且不及,又怎能予以提醒和明示?退而言之,即使不标示副作用,至少也不要引导人们一窝“疯”地去买。事实上,作广告的正巴望所有可能使用的人都终生依赖他的药,以保证稳定的源源不断的暴利。这种一厢情愿又利欲熏心、对他人极端不负责任者,才真的是失去理智──疯了。

  动辄在广告里使用“××人疯了××人狂了”等耸人听闻的字眼,无非是为了渲造出一种虚假的热销气氛,从而诱使更多的人去购买。当事人失去了起码的责任感,赚钱成为唯一目的。可是当人们认清这类欺骗的广告以后,将会立即拒之于“千里”之外不再理睬。所以,虚夸的言词用于广告中以骗人也许能得利一时,但最终仍难免是饮鸩止渴,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而这些举动只有那不理智的“疯子”才做得出来。将一个俗陋不堪的“疯”字滥用于广告中,也是广告设计人缺少才智和创意枯竭的体现。媒体在刊登广告时亦应有所鉴别和取舍,不能给钱就来者不拒,什么吹大牛放大炮的东西都登,特别是那类“疯”广告。实际上,越来越显得理性的消费者并没有“疯”,“疯”的是那些广告人和相关媒介。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