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砀山梨的“末路” 凸显物种保护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1:5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砀山县的砀山梨闻名全国,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南风窗》记者在砀山看到整排整排的梨树被拦腰砍断,一些10年树龄的梨树被连根拔起,堆在房前屋后,或者当作“篱笆”插在地边。当地政府的解释称,这是市场规律。洪巧俊先生为此在中青报撰文,对砀山梨的“末路”表示了忧虑。认为,“这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种什么似乎不那么关心了,说法是‘让农民自己走向市场’,这无疑增大了农民的风险,因为农民获得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2005年01月27日中青报)其实,洪先生仅仅道出了一种市场现象,并未能找准问题的症结。作为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我以为砀山酥梨并没有走向“末路”,即使所谓的“寒流”,亦是我国种质资源优秀品牌保护缺乏应有的章法所致。

  砀山酥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优秀的遗传性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独特的管理技术,驰名全国,成为名品佳种。加上适应能力强,不仅砀山本地有50万亩的连片面积,年产100万吨,截至2004年,江苏、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新疆、云南等省区引种面积已近500万亩,全国砀山梨产量可达500万吨。

  由于砀山酥梨的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来说砀山梨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仅如此,由于受到水质、土壤、气候、光照以及修剪、施肥、管理技术的影响,全国不少地方引种的砀山酥梨难免发生遗传变异,其品质远远不如砀山原产地。特别是一些地方盲目引种,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滥施用化肥、催产催熟技术,导致砀山酥梨的糖质和营养成分明显下降,果核大而肉质粗糙,出现了较大数量的“垃圾果”。结果,市场供大于求,“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砀山原产地的酥梨由于管理成本高,出现了价格下滑的“寒流”。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培育了许多优秀的种植物品种。这些品种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是进入商品经济的时代,才被广为种植,成为致富一方的“摇钱树”。由于对名贵品种缺乏应有的保护,结果自然使一些种质资源处于“滥开滥采”的混乱局面。有鉴于此,国家环保总局于2000年建议并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可以说在保护优秀人工栽培种质资源方面首开先河。

  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比如,虽然砀山获准了“原产地”保护商标,但如何规范砀山酥梨的商业名称、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还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不少野生的天然的动植物国家级保护区,但对于人工栽培品种却仍未能建立相应的评估规范体系,自然也没有一家国家级保护区。就全国范围看,一些虽然优秀但缺乏经济效益的栽培品种正面临流失、灭绝的危险。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考量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就显得具有示范价值和意义。

  不得不说及的是,究竟怎样保护我国优秀的种质资源,其中就有一个种植量的问题。其实,外地砍伐梨树的事件似乎更多,而砀山自身也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砀山仅百年以上的老梨树就多达六万多株,十多年的幼树被砍并不值得惊诧。事实是,由于压缩了栽培面积,加上梨树花期受到冻害,砀山梨2004年产量大减,而市场价格却有较高的反弹。到笔者发稿时,就听到了砀山优质酥梨达到每公斤四元的好价钱。从某种意义上说,走出片面追求面积、产量、效益的误区,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刘效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