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武威老人“复活”泥活字(西部人物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4: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晓刚

  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近年来,其起源之争却从未停止过。在武威市有一位老人,名叫孙寿龄,他在十几年的潜心研究过程中,通过复活泥活字,再一次用确凿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就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

  意外获得西夏珍宝

  1987年,武威市新华乡的群众在亥母洞寺遗址施工时,发现了大批西夏文物,其中就有被群众称为“番经”的古印刷品。

  1988年9月,时任武威市博物馆负责人的孙寿龄得知此事,便赶忙去收集整理。由于他对西夏文物的研究颇深,很快便发现有一本经卷是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

  经过潜心研究,孙寿龄从其文的墨色浓淡、字体风格、版面界行诸多差异和排版文字等与传统雕刻版本不尽相同的特点,确认这是一卷不同寻常的早期活字印本,而且是西夏仁宗年间的泥活字印本。1989年3月,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的鉴定,确认《维摩诘所说经》(下卷)为公元12世纪中期的活字印刷本,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由此,在中国早期印刷品文物宝库中,又增添了一件珍贵的活字印刷本。

  动手复活“死文字”

  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孙寿龄是一个非常执著的人,他坚信自己的研究和判断,他从武威出土的这件文物中认定,中国,只有中国,才是活字印刷的鼻祖。为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他决定亲手做出泥活字并将其印刷成书,进而找出泥活字印刷品的特点。他根据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着手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

  经过上千个日日夜夜,他在烟熏火燎中经受了一次次失败的考验。最终,他从炉灰中扒出了3000多个既难写又难认的西夏文陶字。然后,又用毕昇之法摸索印刷,终于用亲手刻出的字印出了《维摩诘所说经》(下卷),使死文字变成了活书。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成功,以确凿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就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这一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社科院鉴于孙寿龄在西夏学,特别是泥活字方面的独到研究和作出的特殊贡献,聘他为西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2月07日 第十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