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教育不该异化为“考证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4:57 东方网

  东方网2月7日消息:“我现在已经拿了计算机二级证、英语专业四级证和BEC(剑桥商务英语),还准备考英语专业八级和计算机三级。没办法,现在工作难找,多一个证书将来就多一份砝码。”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持这种想法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为了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纷纷以考各种形式的资格证书来增加就业砝码,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考证热”。

  伴随着考证热潮,大学校园里的“逃课族”队伍日益壮大,上海某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基础课的逃课率约为25%,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则达到了50%以上。很多大学生将少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对付专业课,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获取各种证书,虽然花费惊人也在所不惜。

  应该说,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现实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人才高消费”之风越刮越盛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地将应聘者是否持有资格证书以及持有多少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层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目前大学生中时髦的“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是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必然结果。

  然而,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对于大学教育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它在促进教育与社会(市场)密切结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使得大学教育逐渐走向工具化、功利化;“考证热”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必然使得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忽视甚至荒废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知识是技能的基础,证书只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派生物”,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基础,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保障,那么靠短时间死记硬背而获得的证书,即使能换取一时之利,却无法保持人才长远的发展后劲。功利化教育的最大弊端也许正在于,它对于人才的长远发展不利,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利。

  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不同于技校,大学教育不等于“技能教育”,更不等于“考证教育”。要给“考证热”降温,一方面寄希望于大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方面也呼吁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大学毕业生,切莫将眼睛只盯在资格证书上。蔡元培先生说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又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傅新

  (来源: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