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禁礼令”不能止于“门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5:27 深圳商报

  近日,数名拎着大包小包礼品的送礼人,在国家发改委大门前被卫兵挡驾,吃了闭门羹。因为按照发改委办公厅春节前夕下发的文件规定,严禁送礼者踏进大门,甚至连鲜花和邮票等小物件也被包括在禁送礼品之列。依据这一“禁礼令”,任何拎包提袋的来客,都将接受门口卫兵的“盘查”。(《北京青年报》2月6日)

  借着节日气氛,以“人情”为幌子,携带各种礼品公开出入政府公务机关,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涉嫌腐败”,玷污损害公权形象,因此对此类行为下达“禁令”,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就象许多网友质疑的,仅仅在机关大门口对送礼形象显露的人员“盘查”,“禁礼”的效果能有多大?机关之外的各种私人场合呢,而且真正的贿礼贿金,和礼品的外观规模又有多大联系——一个信封或者一张卡不什么都解决了,岂是门前盘查就可以禁止的?

  很明显,节日期间政府门前禁礼,固然很有意义,但如果止于此,形象大于实质、宣示胜过实效,就很难避免。

  近年来,节日腐败几乎成了一个可以单列的腐败门类,但凡涉及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鲜有不利用节日腐败这一途径的,有时甚至就是主要的腐败突破口:海南省党校前副校长叶斌,14次受贿,竟然13次被其刻意安排在节日前一天“笑纳”;巨贪慕绥新,就有600多万贿金是每逢年节以“人情往来”名义收取的……

  显而易见,节日送礼之所以总被腐败分子倚重,不断成为其掩饰腐败行为的“道具”,与蒙混在节日环境下礼品收受对贿赂的非法性质的特殊软化、释稀效应有很大关系,尤其对于我们这个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有着深厚人情世故传统的国度来说,逢年过节,请客送礼之类的事情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人之常情,——据近日一份在京沪穗等地进行的调查显示,65.6%的受访者赞成春节要送礼,82.9%认为“送礼”是春节的一种习俗,而在“最希望收到的礼是什么”一项中,提及率最高的又是钱,20.3%最希望以钱为礼的春节礼物。(《北京青年报》)

  看来,要将对公务人员的节日禁礼令真正贯彻下去,仅仅依靠门前盘查之类的禁止措施,在收礼的权力冲动和送礼的节俗环境下,是难以奏效而不流于形式的。因此,除了“春节禁礼”这类临时性“禁止”“不准”行政举措之外,要根本堵绝节日腐败之漏,还需着手制度层面的规制建设,不久前,有法律专家建议,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纳入新的《公务员法》,包括工资、礼金在内的公务人员个人和家庭财产,在任职过程中必须如实申报说明合法来源并接受审计,否则一律按违法论处。

  显然,如果这样的制度得以建立,不仅公务人员的财产情况将更加阳光化,使包括节日受礼之类的腐败行为更容易被发现,而且对一切企图钻节日人情空子,用社会风俗为贪赃受贿做掩护的腐败欲念,也是一种有效的震慑。

  作者: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