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献历史会出现“民国断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5: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2月6日讯 记者施芳报道:“如果不及时抢救,民国文献将在50年到100年内消失殆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

  民国初年的文献已100%破损

  在国图报纸组一间工作室,记者看到民国20年(1931年)10月的《北平晨报》和《申报》、《上海时报》等合订本,国图图书保护组组长周崇润小心翼翼地打开不时“掉渣”的纸片说:这只是“中度损毁”。在典藏组的另一间工作室,若干本民国版图书大多页面发黄,纸质发脆,册页开裂,基本不具备阅览条件。据介绍,国图民国文献目前中度以上破损比例已达90%以上,民国初年的文献已100%破损,有相当数量已经完全失去机械强度,一触即破,濒于毁灭。

  据介绍,这一现状不止国图一家,在民国文献藏量较多的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图书馆,民国文献的境地与国图大同小异。

  纸张酸性强,导致保存期缩短

  “脆弱”的原因在于纸张严重酸化。由国图刚刚完成的“馆藏纸质文献酸性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在馆藏各类、各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民国文献的酸化和老化损毁状况最为严重:纸张pH(酸碱)值均低于4.5,而通常纸张pH值低于5.0即被视为严重酸化。

  专家介绍,传统纸张选植物韧皮纤维用手工工艺制成,纸张呈现中性偏碱性,耐久性比较强,因此有“纸寿千年”之说。而民国时期正处于由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转化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制浆工艺落后,多为机械磨木浆纸和酸性化学浆纸,导致纸张酸性强,质量差,保存期短。一批解放区文献的纸张主要用稻草制成,酸化尤其严重。

  保护迫在眉睫

  国图副馆长陈力介绍说,为避免文献历史出现“民国断层”的危险,对民国文献的“原生性”保护已迫在眉睫。从技术上讲,保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脱酸和加固,绝大部分民国文献可采取纳米镀膜技术,加固纸张强度,使文献内容得以保存;对一些具有特别文献价值和纸张价值的文献,可采用手工修补,尽可能保持包括纸张等信息在内的全部文献信息。其次是改善存放条件。更换空调设备,使书库保持恒温恒湿;装置空气过滤器,达到过滤有害气体的目的;为图书加装保护性书皮,为报纸配制函盒。

  进一步开展对民国文献的缩微工作。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进行缩微化和数字化,以新型载体保护文献内容,以复制件代替原件的阅览和利用服务,从而达到保护民国文献原件的目的。

  但目前,抢救保护民国文献还存在诸多障碍,首要一条就是观念,一般人很难理解民国文献保护比古籍善本保护更为急迫;其次是资金,仅脱酸一项,一页纸就需0.3元左右,据估计,如实施全面保护,以一期工程10年计,总预算达3000万元;第三是人力及其他配置,国图目前从事图书保护修复的有十几个人,工作量巨大,难免捉襟见肘。

  “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也许能看到甲骨文、敦煌遗书,却看不到民国的书刊,这该如何向后人交代?”陈力言之切切。

  民国文献知多少(延伸阅读)

  民国文献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9月止我国出版的中文文献,国家图书馆所藏民国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部分名人手稿,总计约67万册件。其中民国图书45万册件,期刊20万册件,报纸2万余合订本。它们是民国这一新旧、中西各种社会思潮汇聚、碰撞的特殊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的最主要载体,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并发展壮大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史实的最原始记录,其思想文化价值不在善本古籍之下。

  本报记者 施芳提供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07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