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发展长效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8:28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本报评论员

  刚刚过去的2004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大幅增长,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之所以出现这种难得的好年景,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如何把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局面保持下去?如何确保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土地、生产资料、机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农业抗灾能力的强弱。

  客观地说,虽然去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但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高,农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突出地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整体抗灾能力不高。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现实紧迫性。今后,国家虽然会加大政策、资金力度支持农业,但在其他方面增产增收的空间偏紧,压力更大: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较小;农业资源可挖掘的空间偏紧;像去年这样好的气候条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要继续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势头,除了挖掘各种潜力以外,要更多地依赖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实践表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体现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且还体现在它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结合点,是化解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着力点,是解决当前矛盾和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点。因此,我们要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应当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突出重点,围绕“地、水、技、物”四个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地做好工作。

  一是“地”: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我省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新补充的耕地生产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围绕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壤退化,加快实施“沃土工程”。

  二是“水”: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根据我省实际,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防洪工程结合起来,与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提高灌溉能力,同时要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下大力气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三是“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能力。要发挥我省农业科技优势,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村入户,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名牌、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

  四是“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增加和有效使用现代投入品,提高物质装备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化肥是地力的重要补充,农膜是积温的重要调节,农药是作物健康的重要保障,农机是人力和畜力的重要延伸。要促进农资工业加快发展,扩大生产,稳定价格,鼓励农民多投入。同时,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如今,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和举措,我们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也会建立起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