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学人自传,窥世纪风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8:56 南方都市报

  自传是有境界的

  像我这样的世俗人,向来喜欢读传记。不过心态像林燕妮一样“八卦”:好看的自传还是要有胡适式的“赤裸裸”。遮丑的自传有如穿了半件衣裳,裸露程度更加分明,只因衣不蔽体。依我个人爱好,写自传的人最好是比黄永玉还老的老头,历尽风雨,而这风雨,加上“百年”二字更妙。按这个标准,这套“中国人自述丛书”正合适:梁漱溟、冯友兰、季羡林,每一位都见证了中国二十世纪的风雨。如果再加上季羡林新版的《牛棚杂忆》,几书合读,相映成趣。

  去年以来,自传在书界成了热点话题。尤其在余秋雨和周国平两书狂炒之后,不少人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一些学者更力证自传的不可靠。尽管当年胡适先生到处劝人写自传,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会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像胡先生一样“赤裸裸”?

  传记满天飞,更生出不少好玩的态度。别人为余光中立传,余先生居然作序:“对一位作家来说,他一生的作品就已是最深刻、最可靠的自传了。我国久有三不朽之说;不过立德、立功的人或许要藉自传或他传以传,立言的人已经有言可传了,又何必靠自传呢?”写得多聪明。

  更聪明的是钱钟书:“有人叫我写《自传》,我敬谢不敏。回忆,是最靠不住的。一个人在创作时的想象往往贫薄可怜,到回忆时,他的想像力常常丰富离奇得惊人。这是心理功能和我们恶作剧,只有尽量不给它捉弄人的机会。反正文学史考据家不愁没有题目和资料,咱们也没有义务巴巴地向他们送货上门。”

  像我这样的世俗人,向来喜欢读传记。不过心态像林燕妮一样“八卦”:好看的自传还是要有胡适式的“赤裸裸”。遮丑的自传有如穿了半件衣裳,裸露程度更加分明,只因衣不蔽体。依我个人爱好,写自传的人最好是比黄永玉还老的老头,历尽风雨,而这风雨,加上“百年”二字更妙。按这个标准,这套“中国人自述丛书”正合适:梁漱溟、冯友兰、季羡林,每一位都见证了中国二十世纪的风雨。如果再加上季羡林新版的《牛棚杂忆》,几书合读,相映成趣。

  几位老先生都是大学者,从中窥探一点治学之道,是我第一好奇之事。与冯友兰和季羡林留学海外不同,梁漱溟一生靠的是自学。梁说:“我的自学,最得力于杂志报纸。许多专门书或重要典籍之阅读,常是从杂志报纸先引起兴趣和注意,然后方觅它来读的。即如中国的经书以至佛典,亦都是如此。其他如社会科学各门的书,更不待言……我之好学是到真‘好’才去‘学’的,而对某方面学问之兴趣和注意,总是先借杂志报纸引起来。”不失为一妙法。而梁以一个中学生而任北京大学老师时,不过25岁。蔡元培几句诚恳邀请的话:“我看你也是喜欢哲学的。我们把一些喜爱哲学的朋友聚拢在一起,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么可以不来呢!来北大,你不要以为是来教别人的,你把到北大当做来共同学习好了。”打动了梁漱溟,相信也打动了无数后学。

  就在梁漱溟到北大任教的第二年,冯友兰北大毕业,向哥伦比亚大学请求过奖学金。杜威写了一封推荐信,信相当的长,最后一句话说:“这个学生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材料。”这个好材料,谈留学的经验,引人开怀:“欧洲的大学有一个特点,是学期短,假期长,特别是暑假。暑假大概是从5月到10月。在学期中间,还有一些宗教的纪念日,加起来,一个学年上课的时间大概不多于半年。课程也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些基础课。当时有一个笑话,说如果光从课程表看,中国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教美国的哈佛;哈佛的毕业生可以教英国的牛津、剑桥。”

  更可爱的老头还是季羡林,留德苦读之后终于得到博士学位,竟有一段“赤裸裸”的独白:“我为什么非要取得一个博士学位不行呢?其中原因有的同一般人一样,有的则可能迥乎不同。中国近代许多大学者,比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郭沫若、鲁迅等等,都没有什么博士头衔,但都会在学术史上有地位的。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可这些人都是不平凡的天才,博士头衔对他们毫无用处。但我扪心自问,自己并不是这种人,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而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头衔,则在抢夺饭碗的搏斗中必然是个失败者。这可以说是动机之一,但是还有之二。我在国内时对某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留学生看不顺眼,窃以为他们也不过在外国炖了几年牛肉,一旦回国,在非留学生面前就摆起谱来了。但自己如果不也是留学生,则一表示不平,就会有人把自己看成一个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的狐狸。我为了不当狐狸,必须出国,而且必须取得博士学位。”

  读几位老先生的自传,我的第二好奇是他们在动乱时期的经历。冯友兰素有诗才,在抗战时写过“非只怀公伤往迹,亲知南渡事堪哀。”之句,朱自清朗诵了此诗时,全体师生都感到凄怆。然而,“文革”后,冯友兰不得不为自己的诗作解释:“则天敢于做皇帝,亘古中华一女雄。”不是捧江青做皇帝;“深谢耆年带路人。”这个“耆年带路人”明明指的是毛主席,可是有人竟然说指的是江青。

  书生经历如此,可悲,更可怜。毕竟,你我都是大时代里一片枯叶,一棵小草,有不经风雨的一面。

  以此来看,季羡林的《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中的反思,尤显难能可贵。季羡林在德国时,“希特勒刚上台不几年,德国崇拜他如疯如狂。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年轻貌美。有一次同她偶尔谈到希特勒,她脱口而出:‘如果我能同希特勒生一个孩子,是我莫大的光荣!’”

  领袖崇拜狂热至此,却不是空前绝后。《牛棚杂忆》的“余思或反思”中,季羡林又举这个美女的例子,说“我听了真是大吃一惊,觉得实在是匪夷所思。我有一个潜台词:我们中国人聪明,决不会干这样的蠢事。”事实证明他当时太天真了!看《牛棚杂忆》,会有一种心痛的感觉。“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今天的青年人,你若同他们谈十年浩劫的灾难,他们往往吃惊地又疑惑地瞪大了眼睛,样子是不相信,天底下竟能有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季羡林的反思是直指现实社会的,要不然怎么会有如此神来一笔:“我最近还听说,有一位颇为著名的人物,根据苏联解体的教训,说什么:中国知识分子至今还是帝国主义皮上的毛……说这种话的人,还有一点是非之心吗?还有一点‘良知’吗?我深深感到忧虑。”

  自传至此,已经超越时空,真正“借我一生”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了。

  李怀宇 (本报记者)

  问题中人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演时,向听众郑重声明:“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问题中人”是颇贴切的定义。纵观梁先生一生,孜孜探求的是人生和社会两大问题。对这两大难题的深思和解剖,成就了他的学问和事功,也成就了他的人生使命的多重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等等。许多人穷其一生无法抵达其中境界之一,而他却一人囊括之,足见其雄心、资质和奋力。“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他为自己的一生做了精当的注脚。

  梁先生在《人心与人生》中自述其思想嬗变史。少年时期受父亲影响,厌弃虚文,向往事功,崇尚西方实用主义。青年时期对欲望苦乐的思辩,使他皈依了古印度的出世哲学,八年里怀出家入山之念,守佛戒茹素不婚。再后,从儒家典籍中感怀人生之和乐,觉悟到人异于兽,“有卓然不落于欲望窠臼之可能”,于是抛却人生是苦的思想转而肯定人生。他对人生问题的求解,经历了一个由远及近的过程--先是西洋,再是印度,最后回到中国,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里提炼出立身之本。由“他”入“我”的思想流变,使他能够关照多种文明体系,在世界的大坐标里反思中华文化,因此在他的自述文集里,对于儒家理论常有新知灼见,精辟之言。

  梁先生本着儒家的“郑重”态度,力图解决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何谓“郑重”?在他看来,逐求、厌离、郑重为三种人生态度,其文化载体分别为近代西方文明、印度的佛教和中国的儒家文化。“郑重”的主要意义在于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在梁先生身上,这种“自觉”和“尽力”体现为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为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奔走号呼,不遗余力。为改造中国社会之落后面貌,开展乡村建设运功,普及民众教育;抗战期间,巡视敌后游击区,访问延安,为抗战奔走南北,力主统一和民主;为促进团结抗日,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赴香港筹办《光明报》;抗战胜利后,又奔走国共和谈,为避免内战献策献力;解放后,婉拒加入政府之邀,以民主党派人士身份在政协工作三十年,并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他身上体现出士大夫的入世救世精神,然而与士大夫不同的是,他所追求的是一个民主的社会。

  人生社会两大问题是这本自传的主题,而作者的个性可谓该书的主调。特摘录几段率真豪侠甚至狂妄之言以飨读者:

  “我是什么都没有的人,实在无从讲学问……大家以为我对中国的古书都很熟,其实我一句也没有念,所以一句也不能背诵。”

  “在我看,一个大学里开一个哲学系,招学生学哲学,三年五年毕业,天下最糟,无过于是!”

  在对李闻案发表书面谈话的记者招待会上,梁漱溟说:“特务们!你们有第三颗子弹吗?我在这里等着它!”

  从香港辗转回国期间,艰难险阻,从容不迫,“安危自有天命”。“前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

  对于此公,爱与不爱,悉听尊便。

  徐扬(书评人)

  精彩书摘

  我是问题中人

  人之所以有学问,恰为他善于发现问题,任何微细不同的意见观点,他都能觉察出来,认真追求,不忽略过去。问题是根苗,大学问像是一棵大树,从根苗上发展长大起来;而环境见闻(读书在其内)、生活实践,则是它的滋养资料,久而久之自然蔚成一大系统。

  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师严道尊”

  大学应该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学校是一个“贤”的地方,谁有知识,谁就在某一范围内有发言权,他就应该受到尊重。《礼记·学记》说:“师严然后道尊”,所尊的是他讲的那门学问,并不是那某一个人。在十年动乱时期,人们把这句话误说为“师道尊严”,其实应该是说“师严道尊”。

  平凡人的心情

  多少年来,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这使得我时而兴会淋漓,时而又垂头丧气。一个平凡人的心情,就是如此。

  “非人”比畜生可怕

  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别,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异化为非人。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我这里所谓“非人”,决不是指畜生,只称他为“非人”而已。

  李怀宇整理

  图: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定价26.80元

  《冯友兰自述》,冯友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22.80元

  《留德十年》,季羡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18.80元

  《牛棚杂忆》,季羡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29元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