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常理”的悲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8:56 南方都市报

  孤 云

  (上海 媒体人士)

  《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袁伟时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袁伟时,中大哲学系教授,七十几岁的老头了还闲不住。多年来他研究晚清变局,研究辛亥革命,研究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常有惊人之论。如今,他又将手伸向新文化运动,编著了一部55万字的《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其中包括近年来潜心研究所得的10万字论述。

  何谓告别中世纪,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为挽救民主共和制度而开展的启蒙,是为告别中世纪而进行的思想革命”。这一结论是他从文献里“读”出来的,本书45万字的文献资料,仅是他目力所及的一小部分而已。

  时人谈新文化运动,凡知晓这一名词的,大约都能道出一番见解,即便未曾认真研究过,至少“德先生”、“赛先生”是不会弄错的,因为教科书上都是这么写着的。这当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然不足以涵括新文化运动的全部意义。仅举一例,《新青年》创刊号上陈独秀那篇著名的《敬告青年》中,即已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的主张,如果不读原文,想来没多少人在民主与科学之外,还有这么一位“先生”。这位“先生”,袁伟时认为陈独秀等人说的是“个人自由”,且他认为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所以,袁伟时再三强调要依据文献解读历史,乃至翻印文献供有志者阅读。

  照理说,研究历史要从文献入手乃是常理,现在有些人基本文献都可以不必读就大发议论,还有的人虽下过功夫,得来的却不过是“片面的深刻”。近年来重新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不可谓不多,其中不乏大师弟子、学界名流,但其所发言论,在袁伟时眼里无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哈耶克的学生林毓生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文化革命”的根源,其主导思想是无政府主义,这些观点正是袁伟时所谓的“片面的深刻”。这也是袁伟时编著此书的原因之一——谁对谁错,大家看了文献再论。但是,文献这东西是死的,可以为这个人的观点服务,也可以为另一个人的观点服务,所以,恐怕也有人会说,袁伟时所论无非也是“片面的深刻”。若如此,我担心袁伟时先生花那么大力气做的工作,未必能引起一些人的同情。

  常理成为苛求,当然是一种悲哀。为维护“常理”,袁伟时以七十高龄亲身做资料员、校对工,所做的一切又未必有用,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悲哀。但是,即便袁伟时针对新文化运动所发的议论接近于历史,其所重申的也不过是八十多年前的“旧调”而已。“旧调”到了今天仍须重弹,更是一大悲哀!却不知道,若干年后袁伟时先生的论述会不会又成为后人重弹的“旧调”?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