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读中国人的“面子”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8:56 南方都市报

  心灵面具

  徐杨(书评人)

  智慧的心灵都是敏感的。据说雨果在参观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发现一面墙上刻着“命运”两个字。它的痛苦、扭曲、沧桑深深震撼了这位作家,《巴黎圣母院》的灵感之火顿时照亮了他的头颅。换了常人,大概根本不会留意,即便看见了,也不以为然。

  “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里一个古老的概念,熟悉得让人熟视无睹。但黄光国先生却以心理学者的敏锐,捕捉到它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意象,由此出发,融会儒家思想和西方现代科学哲学,建立了本土化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被区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当请托者请求资源支配者将他掌握的资源做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时,资源支配者首先进行的是“关系判断”。对于被他界定为情感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需求法则对待;对于被他界定为混合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人情法则对待;对于被他界定为工具性关系的人,他将按照公平原则对待。但无论哪一种交往法则,都是“报”的规范的衍生物。在情感性关系中,不管是在回报的资源还是期限上都没有明确的范围,比如父母抚养子女时竭尽所能,不会以算计的心态付出。在混合性关系中,“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回报方式则成为维系彼此关系的法则。而在工具性关系中,回报通常是等价并且即时的。在此基础上,黄先生指出:促使中国人对别人“做人情”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他对别人回报的预期。

  为了论证“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的普遍适用性,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旁征博引和对《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故事中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分析,证明了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社会行为的诠释能力。接着作者用这一理论模型对现代华人企业进行了分类分析,说明了现代华人社会运作机制的儒家特色。

  从儒家关系主义的理论体系出发,作者解构了关系与面子的权力游戏。在分析了面子的虚与实、动态性和多重性等特质后,作者通过对一系列“面子语言”,比如给面子、损面子、借面子、顾面子等概念的解析,揭示了面子与社会互动之间的关联,即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

  而本书最具启示意义之处在于黄先生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的方法论。在压轴文章里,他通过对自己学术生涯和建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过程的回顾,提出了“多元典范的观照”方法:以“实在论”建构理论,以结构主义分析文化,并以“实用主义”从事经验性研究。说到底,这是一种“西学东用”、博采众长的治学方式,它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传统文化的中国学者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图:

  《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黄光国编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18.00元。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