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汴京八景记(三十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10:06 汴梁晚报

  周王的吹台秋雨诗,充满了生机和欢乐,没有一点颓废和伤感的情调,而吹台在明初的实际情况是很荒凉的。元明兵火之后,吹台上建筑渐废,附近成了居民成片的村庄,诗中的“人家”是很真实的。此时碧霞元君祠还未在吹台上修建,台上宋代所遗的二姑庙,虽然逐渐衰落,但仍有残留人员。高大的吹台巍然独存,可登可眺,仍为一大胜景。诗中的“僧舍”是指吹台西邻的天清寺。天清寺在元末虽毁于兵火,但在明洪武及永乐年间又进行了重修或增修,站在吹台之上,天清寺历历在目。而唐代就盛行于汴京的菊花,在这千古名胜的菊圃里,生长得异常繁茂,不然朱有炖何至于“登高先赏菊花开”呢。

  我们再看于谦的《吹台秋雨》诗:

  郡城东畔古台荒,风雨萧萧送晚凉。叆叇山川迷远近,高低禾黍坠青黄。冲开暮霭帆来重,叫破秋云雁过忙。携酒登高应有约,莫教零落妒重阳。

  名台今日更辉煌

  朱有炖之后的明成化十八年(1482),颓废已久的二姑庙被改建为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即泰山娘娘,民间称泰山老奶,实际上就是一座奶奶庙,吹台依然为道教圣地。金元以后,黄河日益南迁,到明代时,开封经常受到黄河的威胁,人们寄希望善于治水的大禹能够保佑黄河的安澜,这就是明嘉靖二年(1523)在吹台上又修建了一座禹王庙的原因,此后吹台又叫禹王台。明正德十二年(1517),改碧霞元君祠为三贤祠,以纪念李白、杜甫、高适聚会吹台之事,后又曾改为“五贤祠”、“六贤祠”。清道光十年(1830),东跨院恢复“三贤祠”,西跨院禹王祠改为“水德祠”,以纪念历史上的治水功臣29人,后又增至37人。清康熙七年(1668)禹王庙重修,三十三年(1694)康熙皇帝玄烨为禹王庙题写了“功存河洛”匾额,台上御书楼就是专为悬挂这个匾额而建的。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弘历南巡到开封,来到禹王台并题诗一首,刻碑于庙后,就是现在御碑亭内之碑。乾隆二十七年(1762),台下建木牌坊一座,门楣正中有河南巡抚何煟所书“古吹台”三字。至此,吹台的主要建筑全部完成。

  民国至解放初期,禹王台一直是河南农学院所在地,直到农学院迁郑后,1955年才正式成立了禹王台公园。从春秋时卫国边城仪邑南郊10余米的高台,经过了近三千年的岁月和黄河水的多次淤埋,至清代,光绪《祥符县志》卷十三记载:“台高三丈,周百二十步。”而现在吹台的高度只有4米之多,但仍然是风貌独特的千古名台。

  如今这里的一切建筑均按清代原貌恢复、修葺一新,台上的禹王庙、三贤祠、水德祠一如旧制,并维修了古吹台的龟蛇形地貌,硬化了护坡,安装了石栏杆,又理顺了环台水系,还建了7座小桥。只是将重又恢复的明代碧霞元君祠置于台下北侧,环绕外墙一周的碑廊,记载着吹台的历史和人们对它的咏叹。

  坐北朝南的吹台,整个建筑小巧玲珑又布局严谨。登上吹台,可追溯千百年来的许多人物、故事,使人发思古之幽情。若是环台观景,则可见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令人目不暇接。无怪乎吹台每天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而在秋雨里登吹台的人们,不但不是扫幸而是幸运的了,他们可以体会体会明代汴京八景“吹台秋雨”的诗情画意。

  至此,明初周宪王所拟的汴城八景全部都说完了。李濂在《汴京遗迹志》中所收录的第2套汴京八景,实际上就是这套八景的修改本,八景中有六景都没有动,只将“大河春浪”、“开宝晨钟”换成了“宴台瑞霭”,“牧苑新晴”。为了全面记叙明八景中提到的所有景观,我们也必须无一遗漏地把它们叙说一番。

  ·长篇历史文化散文·杨庆化 著

  汴京八景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