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找失落的“年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13:16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牧野风

  如今,男女老少都在抱怨,“年味”淡了!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并品尝过往昔浓浓“年味”的中老年人,对时下过年越来越淡的“年味”,内心难免会涌上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来。

  所谓“年味”淡了,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如今,每到过年时分,人们会在内心不由自主地把眼前过年的情景进行“时空切换”,于是旧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那种强烈期冀,那种“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的倒计时氛围,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和载体。而在那些小康或殷实之家,平日的生活与过年时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这样以来,过去人们平日里省吃俭用,过年时大肆排场张扬的习俗,便也就永远失去了存在的空间。结果,过去因全身心操办年节而提起来的心劲没有了,浓浓的“年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从精神层面来说,旧时所谓的“年味”,又主要体现在到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以及对天地君亲和诸路神仙所要表达的虔敬之类的民间崇拜与民间信仰。可如今,即便拜亲谒友,也无须再做太过复杂的安排和准备,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抑或发封“伊妹儿”,所有的亲情表达都全能“摆平”或“搞掂”。但是,对于亲情或友情的表达,再精彩华丽的语言,与以往那种正式的登门造访相比,也都显得苍白和平淡了许多。而借助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年糕、元宵、灯谜等等构成了庞大深厚的年文化的载体或道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已变得可有可无,甚至已成为落后的象征。而新流行的种种“都市文明”元素,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这样以来,浓浓的“年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精神支撑”。

  再者,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和普及,千百年来国人基于农耕文明而创造出的那种充满情趣、快感与魅力的过年方式,也都随着都市化色彩的浓厚而被人们淡忘。于是,春联、守岁,以及燃放鞭炮和拜年等等年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链条,渐渐也出现了断裂的迹象。因此,民俗学家冯骥才说:“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凸显自己的文化身份,否则将会失去自信心和光荣感的根由。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我们还不清醒、不自觉、不有力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载体,我们传统的、本土的、主体的精神情感,便会无所依傍,渐渐淡化,经裂纬断,落入空茫。照此下去,我们如今在过年时所感到的失落感,一定会出现在将来的更多时刻和更多地方。那时的人们可能很富有,但一定感到贫乏。而这些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贫乏,恰恰都是如今的我们留给他们的。”

  的确,“年味”的失落与年文化的衰败紧密相连,故而要寻找到业已失落的“年味”,就必须以传统年文化为模本,重新创造出一种与现代生活彼此交融的年文化元素。而这种全新的年文化元素,正是传统“年味”得以寄存和延续的“母体”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