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锦州发展 让古塔作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0:00 锦州晚报

  过了今天,又是一个新年。锦州的历史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在渐密的爆竹声中,位于古塔区北三里古塔公园中的大广济寺塔岿然屹立,如实地将锦州人迎新春的种种行动和心思刻在它的记忆中。

  从2月1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锦州的年味就浓厚起来了,街道两旁彩灯闪烁、楼房内外红灯高挂,商场里、市场里的人摩肩接踵,买年货、试新衣,一把把地往外掏票子,全没了平日的犹豫。一盒盒比大人腰还粗的烟花在街道旁一摆,不但小孩子迈不动步了,大人的眼睛里也闪动着一种好奇。

  2月1日这一天,也是古塔庙会拉开大幕的日子。当天冷得出奇,但在开幕式上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都是自发赶来的,“办庙会这个想法挺好,让老百姓过节能有个热闹(的去处)”,张文彬老人的夸赞也是发自肺腑的,并引起不少共鸣:锦州到处都热热闹闹的,锦州人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锦州庙会的两段回忆 关于锦州庙会最早的记载如今已是踪迹难寻,在老锦州人的记忆里,记者找到两段有关庙会的回忆。

  75岁的武连勤老人,退休前是古塔区党校校长。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大广济寺庙会多在农历七月十五举办,又称盂兰盆会,一办就是半个来月。“有庙会时,大广济寺院内非常热闹。”武连勤老人回忆道:当时在大塔的北侧高搭席棚,棚内正中坐一老和尚,其余僧众坐在两侧高诵佛经,各种法器齐奏。棚外挂满佛像,有的和善可亲、有的凶恶吓人。庙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放河灯,只见从昭忠祠内推出一座木像,木像有轮子。僧众们手持蜡烛河灯行至小凌河西河套,大家将河灯放入水中后,仪式才算全部结束。武连勤老人说,盂兰盆会不是每年都有,民国年间是齐鹏阁任县长时最热闹。

  武连勤老人说锦州旧时的庙会还不止一个,因为当年没有固定的市场,市民们逛庙会不单是求神、祈福,商贸活动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锦州人当时在旧历三月赶娘娘庙庙会、五月逛城隍庙庙会、七月份还有老爷庙庙会(关帝庙),其中以城隍庙庙会最为热闹,分为县城隍庙庙会和府城隍庙庙会。

  锦州解放后也办过庙会,1953年出生的杨老师对我市1964年举办的庙会记忆犹新。当时应该是中秋节前后,庙会地点转移到了上海路四段5号老报社门前,松树枝子扎的彩门,现在的上海路上挤满了人,杨老师说“就像近两年夜市那么多的人”。庙会上各种商品、农副产品仿佛应有尽有,老来福馅饼、白家锅烙等锦州名小吃纷纷登场,小锅白糖、大杂拌儿、小炉果一一亮相,不少好吃的是当时孩子们难得一见的。庙会上还有文艺节目,说相声、说评书。好像还展览过一架旧飞机。

  但这种情景文革开始后就没有了。

  天后宫与锦州港口的过去 不少人都知道,每年福建的妈祖祭祀活动都唤回了不少海外游子,妈祖被称为中国的海神,她救人、保护河道,能让出海的人平安归来。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福建湄洲岛的上林氏女,生于宋建隆元年,距今1000多年历史了。妈祖一生虽短暂(960年-987年),但生前经常乐善好施,救助海上的船只,得到乡亲们的爱戴和拥护。由于人们无限的崇敬,妈祖由一个人逐渐变成神,在这个文化传播当中,由福建向南向北发展到国内外,沿海的周边国家都有妈祖庙,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妈祖文化圈。锦州大广济寺内为什么有天后宫、为什么也供奉妈祖呢?

  锦州博物馆副馆长鲁宝林对此深有研究。他说:明末清初,是锦州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锦州物产丰富、地处辽西走廊,是交通要塞。当时锦州的航运已成规模,每年来往船只数以千计。西海口(位于笔架山西行三四公里处)是杂货码头,南方大批的瓷器、丝绸从锦州上岸后继续北上。在马虎沟附近还有个东海口,主要是运送粮食,但使用时间不长。

  鲁宝林说,因为南方客商信奉妈祖,往来的人多了,就把这种文化也带到了锦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江、浙、福建客商纷纷集资,在大广济寺西侧修建天后行宫。现在我们所见的天后宫建筑,均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所建。鲁宝林说,锦州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在修建市博物馆时发现,文化层有十米深,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锦州的航运发展史疏于文字记载,当时的许多变化都无法考证了。因此这座天后宫的文物价值,不仅仅是在庙会中增添了一种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讲述锦州的航运发展史。

  从传统民俗说未来发展“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这种猜字游戏的谜底,现代的孩子是不知道了。这是“庙”字的繁体。庙在《辞源》中的解释为:1.供祀祖宗的屋舍;2. 供祀神佛的屋舍;3.王宫的前殿、朝堂;4.(帝王)庙号的略称。在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发展史上,“庙”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而非迷信。

  庙会则是民间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古时意在“官民同乐、普天同庆”。如今各地庙会纷纷登场,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民族对民俗文化的呼唤。庙会的优势在于杂而全,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都有,咫尺之间,万物皆备。当然,也有人指责如今庙会里的东西良莠不齐,吃的东西太多,有味道的民俗又太少。尽管这样,过年的乐趣依然可以从中“掏”出来。

  民俗文化浓缩了整个民族繁荣的现在与美好的未来,集中张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自信,使人们在精神上把现在与过去连接起来。近年来,虽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古老悠久的民族传统艺术,依然在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已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的东西不能完全丢弃,任何一种民俗文化都要有自然的调整力——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其内容。“变化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根”。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也说过:“浓厚的民俗中,人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是不可缺少的民族凝聚力。”

  “让百姓生活大变样”,是市政府贯彻市委提出让锦州“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目标的具体行动之一。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团圆与热闹连在一起的春节才是自己真正的新年,这个节日过好了才感受到一大年的辛苦和劳作没有白费,那种洋溢在人们心中的喜气和温暖,会化作下一年积极进取的无穷动力。锦州现在还不能说发展好了,但308万人民能把这个大年过好、过得红红火火的,锦州的明天就充满了希望。

  作者:文/记者赵敬红 摄影史云飞 见

  (来源:锦州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