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宁济庙:守望千年古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8:17 海南日报

  儋州古镇中和,在海南西部灼人的干旱里,显得滋润而有活力

  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和曾是海南西部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

  正是在这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春风化雨般地给孤悬海外的海南带来了“诗书礼乐之教”

  也许这一切,都缘于中国古代一位叱咤风云的奇女子———冼夫人当年的迁城之举

  也许正因为如此,海南第一座冼庙就建在中和 ———编者

  古镇·古庙

  一道弯弯曲曲的北门江从中和古镇穿行而过。在海南西部灼人的干旱里,曾作为1000多年崖州、儋州州治所在的中和,显得滋润而有活力。

  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年),刚刚设立的崖州将原设在南滩浦旧州坡(今儋州市三都镇)的儋耳郡治迁至当时还被称作高坡的中和。这一迁,成就了一座千年名镇———从这时起至1925年,中和一直是海南西部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正是在此,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度过了3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流放生涯,春风化雨般地给孤悬海外的海南带来了“诗书礼乐之教”。

  历经了千年浸润和熏陶的中和,直到今天仍与别处大不一样:家家户户门楹上龙飞凤舞的自撰对联,小小宅院前漫不经心散落的一对古拙的石狮……这不期而遇的古风古韵,让人不免向往古镇昔日的风采。

  或许是民风淳朴的原因,中和(儋州古城)至今存留着州府遗址、古城门、宁济庙、东坡书院、桄榔庵等十多处文物古迹,并于今年成为我省推荐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而这一切,也许都缘于中国古代一位叱咤风云的奇女子———冼夫人。如果不是她当年独具慧眼的迁城之举,中和该如何走上这千年风流的历史舞台!

  冼夫人(冼英),公元六世纪我国南方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和军事家,周恩来总理曾经赞誉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个朝代,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千百年来,冼夫人一直被人们所缅怀、敬重和崇拜。

  海南第一座专为纪念冼夫人而建的庙宇———宁济庙,就在中和镇。据有关史料记载,宁济庙始建于唐代初期,是海南建筑年代最早的冼庙。宋绍兴年间,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名其庙为“宁济”,宋高宗赵构亲题庙额诰。千百年来,宁济庙几经重建,至今香火长盛。

  古庙·老井

  一月的冬日,春意渐近。在当地文化站站长老朱的热情带领下,我们踏访了这座被当地人称为“太婆庙”的古庙。

  古庙距当年的州府(今中和镇政府大院)很近,步行几分钟,穿过铺着青石板的街巷,便望见夹杂在民居间的一段赭红色围墙,宁济庙到了。

  据老朱介绍,宁济庙曾多次重修,现在的宁济庙,是当地群众和台胞自发捐款捐物,1988年重新在原址上修葺起来的,占地面积约900多平方米,为三进式院落。

  迈进大门,院落里一棵老树下一口老井,一位年近六旬的阿公正慢悠悠从古井里汲水。井旁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太婆井”。井口不大,井檐光滑,水质清洌,井口上方还专门修了用铁条铸成的保护井盖。

  宁济庙的一位管理员告诉我们,这口井很老,比宁济庙还老。据有关记载,太婆井凿于梁大同年间。据说,冼夫人当年驻兵高坡,看到当地人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江河水而常患疾病,便命人凿此井以解百姓之苦。当地人感念冼夫人恩泽,择址于井边建了宁济庙。太婆井斜对着宁济庙的中堂,中堂后又是一个小院,院内建有一座柔惠亭,过了亭子才是冼太夫人庙,殿里供奉着冼夫人木质金身像,据说是民国时期所塑。与中堂平行还有另一个院门,内建有春晖堂(陈列馆)和碑廊。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经过多次重修的宁济庙,留下了各个年代的痕迹。庙里有梁时的古井,唐时的石雕,明时的香炉,清时的碑刻,还有民国时的亭子。

  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里院一字排开的9个人形跪状石像。据有关专家考证,这9尊石像均为唐代工艺所雕,迄今已1000多年。石像均由灰色玄武石雕成,尽管眉目有些模糊,但其身形、神态各异,维妙维肖。有意思的是,其中8尊石像都高约70公分,双手作揖于胸前,依稀可辨是恭恭敬敬的神态;而另一尊石像却比其它8尊要大许多,其高约一米,双手被反缚在身后,神态带着几许桀骜不驯。据说,这9尊石像所雕的是古时归顺冼夫人的俚人九峒首领,与众不同的那一尊是当时势力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峒主,因不肯降伏而被冼夫人带兵缚来归顺,被缚时仍满脸不服。

  据《儋县志》记载,宁济庙“自有唐来已立庙”、“自宋迄明,时有重修”,庙宇也曾多次遭过破坏。在宋代,宁济庙曾一度衰落,苏轼被贬至儋住在中和时,曾前往宁济庙拜谒并咏诗一首,诗中有“庙貌空复存,碑板漫无辞”,由此可以想象宁济庙千余年来所历经的沧桑。然而,尽管如此,这9尊石像却得以较为完整地留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据当地老人回忆,尽管在抗日战争、解放前和解放后的“文革”时期,宁济庙曾遭到过许多劫难,但这9尊石像却一直散落在院落各处从未丢失。1988年重修宁济庙时,人们请来巧手石匠将其中已断头的两尊加以精心修复。

  古庙·香火

  在庙里停留不久,我们便发现,这座栖身小巷民居间的古庙与别的庙宇大不相同。这里有一种令人油然而生的亲切和融洽,庄严肃穆却不让人敬畏,热闹朴实却不感到嘈杂。如同到邻家串门一般,进进出出的老人、孩子及香客,自然而随意。

  庙堂里,前来拜谒的各地群众,一边烧香礼拜,一边悄声向冼夫人诉说着心里的愿望,就仿佛对着亲人喃喃耳语一般。在当地群众的心里,冼夫人像是一个关心、呵护着人们的长辈。

  虽说是平常的日子,但庙里仍然香火旺盛,从儋州市各地前来烧香许愿的群众接踵不断。庙里的管理员说,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日(冼夫人出征日)和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夫人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热热闹闹的祭祀活动来缅怀冼夫人,并自发地带来米面和酒菜,在庙里摆上酒席来共同纪念冼夫人。

  在宁济庙的中堂前廊上,醒目地摆放着一块大红纸板,上面详细地列出了庙里每个月的收支数额。原来,虽然宁济庙早在1984年就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没有任何的日常经费。1988年重新修建后,当地的老人们便纷纷自发地来到庙里义务管护和打扫清洁,后来,由中和镇政府报经有关部门同意,成立了宁济庙管理处。6位一直在庙里义务管护的老人,就成了管理处的员工。

  已经80多岁高龄的管理处主任梁阿婆告诉记者,庙里的各项开支都靠乡亲们的香火钱,节余的部分用来发管理处员工的工资,每人每月250元。除了他们6人外,附近的老人们也常到庙里来帮忙。闲暇时,老人们就在庙里唠家常、讲故事。我们发现,虽然没有门票收入、没有明文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庙里却是那么地井然有序和融洽。这种完全出于自发、自愿的祠庙管理方式,也许是宁济庙所独有。

  有意思的是,与宁济庙相邻仅几十米远的关帝庙,虽然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与宁济庙相比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关帝庙遗址就在如今的中和中心小学内,从校园里排列整齐的柱墩遗迹可以看出,关帝庙当年的规模要远比宁济庙大。而如今,关帝庙仅剩正殿和前堂,前堂的两间耳房已成为小学教师的备课室。一扇锈迹斑驳的栅栏铁门,紧紧锁住正殿,里头堆放着一些破旧的课桌椅和双架木床、竹梯等杂物。破落的关帝庙里,唯有正殿横梁上暗黑的颜色,还能让人们依稀想象它当年香火鼎盛的情景。

  听说记者来采访,70多岁的管理员唐阿公分外地热情,他特意爬到小阁楼上,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小铜香炉来。他爱惜地抚摩着这尊略显青绿色的香炉,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明代制造的,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唐阿公还略带惋惜地说,宁济庙里留存到现在的古物已经不多了。惟恐这个珍贵的古香炉会丢失,唐阿公平时一直很小心地保存着,来了重要客人才舍得拿出来展示一番。近十几年来,庙里的老人们和当地乡亲,一直在想方设法找寻宁济庙以往丢失的物品。庙里的一个玄武岩石马槽,相传是冼夫人遗物,“文革”时期被群众搬到菜园子里当了化粪池。重修宁济庙后,乡亲们又自发地将石马槽搬了回来,如今就放在碑廊里。庙里原有的许多碑刻,也曾有一部分被搬去铺路,后来陆续被找了回来。

  古庙·传奇

  虽然在史学界,人们对于冼夫人到底有没有来过海南仍有不同观点,但海南各族人民对她的崇敬和缅怀却历经1000多年而没有淡忘。

  冼夫人对海南做出的历史贡献,我省史学家陈雄等人经过考究认为,冼夫人之前的海南岛在政治上与中原的关系仅仅是形式上的,正是冼夫人亲自奏请朝廷,建置崖州,使长期孤悬海外、远离中原的海南岛与中原的联系得以恢复。同时,她亲自率兵安抚百姓、平息叛乱,为海南人民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冼夫人还动员其族人大举迁入海南,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海南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此外,冼夫人积极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些功勋在海南各地的地方志以及庙宇碑文上都有记载,在海南民间至今也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冼夫人的传说。

  在海南各地的冼夫人庙,目前有大小50多座。为何第一座纪念冼夫人的宁济庙会建在中和?规模并不算大的宁济庙,为何在儋州人民的心目中如此地神圣和亲切?为何宁济庙中的唐代俚首石雕、清代碑文等文物得以完整保存至今?这些问题,都是许多人所关心和欲知的,只可惜,由于许多史料的缺失,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考究了。或许,从现存史料中的一些零星记载,可以让我们去揣测冼夫人在当地流下的传说。

  据《儋县志》记载,“南北朝大同年间,置崖州于儋地”,又据《琼台志》记载,冼夫人“于儋又有移城之功”。据史料记载,崖州州治原本设在南滩浦旧州坡(现三都镇),那里地处儋州西北部,十年九旱,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是儋州历史上有名的灾区。相传,冼夫人欲把崖州州治迁到山青水秀的高坡(现中和镇),但遭到当地一些族人头领的反对。于是,冼夫人想出了一条妙计,选了一个有大风的日子起梁。起梁时,一阵狂风将横梁上的红布卷起,一直飘落到了高坡。于是,冼夫人趁机说迁城高坡正是上天的旨意,遂得以顺利迁至高坡建城。如今,在中和镇上仍保留着海南最为完整的古城门遗迹。冼夫人亲自奏请朝廷建置崖州后,将岭南族人和军人、商人等大举移入海南,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成分和社会落后状况,这对于海南俚人的教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宋代苏轼被贬至儋时,当地居民已经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农田“轮作”制度,有关史学专家认为,这也许和冼夫人的传授有关。

  也许,历史本来就是这样。而宁济庙,正是中和人的一份期待,期待冼太夫人永远守望着这座千年古镇 。

  (本文采写得到儋州市文史办唐卓昌先生热心帮助,在此致谢。)

  作者:叶健升 郭树护

  (来源:海南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