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味儿为何淡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8:36 南方日报

  周末漫笔

  南 庄

  要过年了。如今,人们对过年的普遍感觉,是呈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年味儿”为什么越来越淡,一位著名民俗学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时说,“是由于丰富有趣的民俗民间‘过大年’的各种形式和内涵已经失落,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失去了年节文化的记忆”。此话不错。我们现在是怎样过节的呢?该专家的观点综合起来就是两个:一曰“本国的民族民间节日不会过”,二曰“外国的民间节日胡乱过”。好家伙,国人过节简直是在瞎过。这就不能让人苟同了。

  所谓“不会过”,大抵是国人在过节——比如过年时,传统的东西没有了,用专家的话说,“反映了对过年意义的无知,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淡漠”。所谓“胡乱过”,是中国各大城市青少年过圣诞节时,“平安夜里成群结队逛商场、下饭店,吃小吃,通宵达旦,这与西方的平安夜风马牛不相及,成了商家借题发挥炒作的购物节、饮食节”。说得恐怕也不能算错,不过,前一顶“帽子”可是不小,倘若作为标准衡量,我们许多人都得产生“负罪”意识。至于“崇洋”的年轻人,跟浑浑噩噩大约相去不远。

  两个观点合并起来其实是一个,那就是对节日固守的“正宗”意识:要过中国的年,你就得规规矩矩地遵循传统;要过外国的圣诞节,你就得搬棵圣诞树回家。问题是该专家独独忽略了社会变迁因素,社会是变化着的社会。传统有正宗与非正宗之别吗?比如说,祭祀孔子是很早就有的事,公元739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此后祭奠规格便不断升高,到明朝已达到帝王级;到清代,仪式更是隆重盛大。哪一朝的模式当“继承”呢?去年9月28日,山东曲阜与号称“南孔圣地”的浙江衢州都举行了孔子诞辰2555周年祭祀大典,识者便感到困惑,因为从南到北的祭孔,有点像“袁世凯时代”的形式,“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对此类“大典”,当地显然是认真对待的,但弄成了“胡乱祭”,不排除对传统祭孔眼花缭乱的因素在内。

  对所谓“胡乱过”的观点,容我回赠一顶“帽子”,叫做“文化中心主义”。实际上,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该教授自己也是矛盾的,因为他说外国人之所以对中国友好和敬重,“主要是源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多样性”。设问,我们自己尚且过得不正宗,外国人又怎么学得正宗呢?显然,他们也是“胡乱过”的。他们照猫画虎——“胡乱过”叫做“友好和敬重”,我们照猫画虎叫做“胡乱过”,这是什么逻辑呢?其实,对异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一件很本能的事情;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直接作用就是促成并促进了文化交流,产生了新的文化。简言之,这是一种必然而且势不可当。

  要想把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办得火爆热烈,该专家提供了“两条基本经验”:一是民间办会,政府支持,商家赞助;二是重大年节政府主办,普天同庆。这真要让人见笑了。今天多如牛毛的、被百般诟病的各种“文化节”,哪个不是采取这些模式?实际上,该专家强调的依然只是表面热热闹闹的形式,依然没有在对传统节日注入新的内涵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在我看来,年味儿淡了,传统节日的原有魅力不再,有很多原因,但归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