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大吉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9:01 南方都市报 |
讲武论剑 洪振快专栏 隋末的那一次给少林寺挣下千年荣光的行动,因为历史风烟的遮蔽,人们对于其故事的主角有着不同的理解。电影《少林寺》根据晚清少林寺白衣殿彩绘壁画“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模型塑造了十三个棍僧,他们的师父是昙宗;而金庸《倚天屠龙记》开头中说到这个故事时则认为“少林寺和尚投军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其中只昙宗一僧受封为大将军,其余十二僧不愿为官”。这二者在理解上显然有所不同,金庸说“最著者共一十三人”,话外之意是不止十三人,而“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模型则确指为十三人,这二者孰是孰非? 其实上述两种理解的原始材料是一样的,是说当时因立功而被赏赐榜上有名的共有十三名僧人,其名号都有详细的列载,为上座善护、寺主志操、都维那惠扬、大将军僧昙宗,同立功僧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因此要了解“十三”的准确含义,需从这份名单和其他原始材料入手。金庸对此的理解是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就是说当时“投军立功”的不止十三人,这比“十三棍僧救唐王”所说的十三人参与那次“伟大”的行动要高明得多,因为虽然立功受赏榜上有名的是十三名僧人,但未必恰好是十三人参与了那次行动。 根据唐代丛林制度(即寺院组织管理制度)可知,上座是戒腊(即出家受戒年限)在20年以上的僧人,德高望重,一般年事已高;寺主负责一寺实际事务,都维那则总管僧众杂务。这三者都是当时寺院的主事者。 我们可以想像,当时做出“救唐王”的重大决定必有禅房高级秘密会议之类的行动,参加这次高级会议的人最重要的自然是上座善护、寺主志操、都维那惠扬,按情理而论昙宗自然也应该在场。善护、志操、惠扬三人是做出决定的最终决策者,但不一定是行动者。他们可能是精研佛法的僧人,但未必是会武功的“武僧”。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固然不能没有他们,但他们不一定必得躬于其事。而具体行动的领导者无疑是会武功的昙宗,因为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僧”,“将军”自有“武”的意义,且“大将军僧”明显不同于上座、寺主、都维那这些寺院管理者名目。 因此,所谓的“十三”显然不是实数,由十三人立功不能导出十三人参与行动的结论。当时参与其事的应该不止十三人,但后来论功行赏,十三个人榜上有名,其中就包括了寺院的领导善护、志操、惠扬等人。 洪振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