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于安徽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9日07:5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胜利实现。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4812.7亿元,增长

  12.5%;人均生产总值939美元,比上年增加159美元。财政收入520亿元,增收108亿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5%,保持在适度区间。农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扩大30.9万公顷,扭转了近年来不断下滑的趋势,粮食总产2743万吨,比上年增产528.2万吨;棉花、油料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运行协调积极有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25.1%;实现利润

  175.3亿元,增长25.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4,为统计该指标以来年度最高值。“861”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马钢500万吨薄板带规划、平圩电厂二期等

  170多个项目得到国家批复、核准,合宁、合武、铜九铁路等15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马钢薄板、奇瑞轿车二期、华菱重卡、海螺三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安庆电厂、界阜蚌高速公路、徽杭高速公路等54个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全年共争取国债等中央资金

  53.2亿元,继续保持占分配到各省市5%以上的份额。在“861”行动计划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4.2亿元,增长29.6%。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农业税总体水平降低42.9%,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近15亿元;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减少农民用电费用5.5亿元。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制定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备案暂行办法、外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进一步落实了企业投资自主权。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24.4%;实际引进省外资金526亿元,增长50.9%;进出口总额72.1亿美元,增长21.2%。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明显加强,国债和省级以上政府性投入75%以上用于农村,“信用安徽”、“生态安徽”、“数字安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

  善,农民人均纯收入2499.3元,增长17.5%,增加额和增长速度均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1.4元,增长10.8%。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比上年多增加4万人。总体上看,2004年是1998年以来我省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

  二、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安徽奋力崛起的关键一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总体要求,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实现上述预期,“十五”计划主要奋斗目标将全面完成,并有望提前两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

  (一)扎实推进“861”行动计划,保持投资适度快速增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初步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和预备开工项目583个,年度计划投资9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在实际执行中,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左右。其中,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个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62亿元,占“861”行动计划的60%左右。在“861”行动计划的带动下,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积极推进顾桥煤矿、合淮阜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

  力争建成或基本建成丰原集团燃料乙醇、江汽集团重型卡车、池州电厂等项目。二是推动更多项目开工。开工马钢500万吨薄板带、海螺1550万吨水泥及熟料、日立挖掘机扩建等重点工程。三是进一步扩大项目储备。抓好煤化盐化一体化、林纸一体化等项目,力争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四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逐月进行调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机制。

  (二)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把皖北打造成优质粮仓。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和认证体系。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治淮骨干工程,基本完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洪汝河治理等项目。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实现乡乡通等级油路。五是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和社会

  保障一体化工程。力争新增劳务输出40万人以上。

  (三)加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一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锻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二是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继续组织实施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等产业化专项。加快“数字安徽”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继续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启动“红色旅游”专项。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文化、体育、会展、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四)加强经济运行协调,保障煤电运供给。一是抓好煤炭供需协调,积极稳妥地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二是加强和改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力负荷控制预案和供应应急预案,确保安全迎峰度夏、度冬。加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皖电东送”,力争多发多送。三是强化运输协调。四是稳定农资价格。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一是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突出抓好大企业和境外重点地区招商。努力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继续抓好对沿海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办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利用外资增长15%,引进省外资金增长20%。二是扩大对外贸易。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支持骨干生产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品牌创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基地。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国有大企业联合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完成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的改制任务。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歧视性规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其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三是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建设。四是全面推进“信用安徽”建设。完善省联合征信网络,建立1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争取建立20万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五是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内容。大力推行公益性项目“代建制”。

  同时,积极疏导服务等各类价格矛盾,大力推进水价综合配套改革,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范围。

  (七)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合肥经济中心地位。抓好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进一步壮大汽车和工程机械、家电、化工、金融等支柱产业;积极建设干线铁路、公路,构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推动皖江新一轮大发展。抓住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沿江地区综合优势特别是岸线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发展冶金、汽车、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和城镇群,促进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三是展开皖北、皖西地区大开发。以资源深加工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能源、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基地等建设,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四是加大“两山一湖”

  地区旅游开发力度。认真落实“两山一湖”地区旅游促进政策。完善交通设施,提高主要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五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对县域经济的分类指导和支持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工作。

  (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推进生态省建设。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确保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治污工程55%投入运行,继续推进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长江流域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推进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等运营市场化。力争城市污水处理率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紧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以铜陵有色公司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为契机,在全省开展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和城市试点。三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支持建设一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限制和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力争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万元GDP水耗比上年下降4.3%。四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开展土地存量资源普查。制定并实施土地使用控制性标准。安排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进一步办好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

  (九)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成果转化。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力争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4%以上。注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搞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继续加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二是继续把就业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深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四是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等建设。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以工代赈资金70%用于重点村项目建设。实现脱贫50万人。

  今年还要做好“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编制工作。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先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