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那不褪的嫣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0日04: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漓江畅游(中国画)

  宗其香

  王鸿勋

  宗其香先生,南京人氏,家境清贫。十几岁参加全国美展,20岁出头考进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随后相继进入中大艺术专修科、中国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进进出出,出出进进,一辈子没离开过学校和军队,“秀才”和“兵”都当了;几十年间,他情系大江南北,足迹横贯东西。他现存最早的中国画作品,是1935年的《云山图》;最早的写生作品,是1940年重庆被炸前后的现场速写。1942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画册《木刻山水集》。

  “山水画是否能在木刻上而不失木刻特质地表现出来?这问题在我的脑际已盘旋了很久,因为课程的繁忙,总没有尝试的机会。(民国)30年,终于给我找到了一个时间,不管这企图是否值得,我姑且这样肤浅地尝试着……”从这篇宗其香于1942年1月在沙坪坝为画册写的后记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敏感之路,在寂寞与艰辛之中,他尝试着,探索着,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就像他多年后回顾往事时说的那样:“我没有家世,没有背景,因此没有退路,也不能跌跤,必须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前进。”

  宗其香先后受益于陈之佛、黄君璧、张书旂,而最终成就他的是徐悲鸿。宗其香崇拜徐悲鸿,然而师生关系的确立,却是从书信开始的。从重庆到东南亚,他们天各一方,从未谋面,却挡不住鸿雁传书十几封,笔谈长达一年有余。宗其香随信寄上的水彩画夜景作品,获得了徐悲鸿的赏识,他建议宗其香:“古人画夜景只是象征性的,其实并无光的感受,如《春夜宴桃李园图》等。你是否试以中国画笔墨融化写生,把灯光的美也画出来?”同时,他高屋建瓴寄希望于宗其香:“中国山水画要画好是不容易的,但没有画人物传达感情那样具体。画的对象要全面些,要多画些人物。”

  与其说宗其香和他的创作得到了徐悲鸿的关注和鼓励,不如说一代年轻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执著,感动了举薪引路者的心。艺术上的独辟蹊径,生活中的情感激励,促成了他在沙坪坝的专题展览;丰富的艺术实践,扎实的造型能力,又给了他在北平办展的勇气。1948年的初夏,徐悲鸿偕夫人廖静文出席画展并亲自主持了开幕式。在徐悲鸿的眼里,“以中国笔墨、用西洋画法写生,宗其香、李斛是两个成功的典型”。然而宗其香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果。他和他的艺术一起,不断寻求着新的梦想,新的天地。

  宗其香不事张扬的个性和兼收并蓄的能力,使他能够从容面对每一个创作题材,坦然处理每一个全新课题。他的画像编年史,每一幅都打着时代的烙印和艺术家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秋风里》、《朱门之外》隐忍、渴望的目光中,那战乱带来的贫穷;在《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里,浴血奋战的红军哥那对未来充满的憧憬;在《不朽的英雄杨根思》、《抢修大同江桥》抗美援朝的战旗下,那国际主义的忠诚;在《锻工车间》、《修船厂》里,干劲冲天的工人老大哥那当家作主人的豪情;在《加固长江堤防》、组画《十三陵水库》热火朝天的场面中,那战天斗地的气概;在组画《美丽的西双版纳》、《以宋人法画滇西北》中,远离闹市的喧嚣、天然纯朴的民风;在《山城之夜》、《骤雨访瀑》雨夜朦胧的梦境里,那委婉含蓄的情愫;在《黎明》、《桃花江夕照》中,那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和与世无争的恬静……他描绘的“夜景”,构思新奇别致,手法中西结合。随后,他又创作了《榕之露》、《南国秋香》等一批抽象性作品。那幅记写长江第一坝印象的画作《合龙之战》,则是写实、写意,具象、抽象的总和,成为他那个时期的重要成果。

  从宗其香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我们能够重温历史。从宗其香不同阶段的画风中,我们可以发现情感的追求,心灵的悸动。在历经了命运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经历了甘与苦甚至生与死的撞击之后,年近古稀的宗其香,更多地忆起了梅园,画起了红梅。为此,他不顾旅途劳顿,数度南归。他不止一次地赞美南京的梅花,描述灿烂阳光下那婆娑的身影;他不止一次地感叹,梅花在风雨交加后,那不褪的嫣红。他以自己的一生,一生的奋斗、一生的创作,在风雨交加之后,展现了梅花那不朽的灿烂。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10日 第四版)

  龙胜三江(中国画)

  宗其香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