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深圳银监局开拓创新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1日03:19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日前,一部计划在五年内把深圳银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到“小康”的规划书交到我市各家银行行长手中,按照这一规划,到2009年年底,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要控制在4%以下,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00%,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8%……这一系列指标将成为未来五年深圳银行发展的重要指引。

  这部名为《2005-2009年深圳银行业发展与监管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的规章是由深圳银监局耗时半年精心打造完成,它与2004年深圳银监局陆续出台的四个规章一起,并称为深圳银行业监管建设的“五大工程”,至此,覆盖深圳银行业监管工作的框架基本形成,并且“五大工程”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使深圳银行业监管工作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质的飞跃。

  而这一飞跃的实现,从深圳银监局挂牌成立之日算起,才仅仅过去1年零2个月的时间。

  一年多的时间可谓短暂,但就是在这“历史长河的一瞬间”,深圳银监局在社会和深圳银行业面前展现出一个新生机构的崭新面貌: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指导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的监管工作有声有色;以求实态度、敬业精神赢得了各银行业机构的广泛赞誉;以开拓型的创新工作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和权威……

  可以说,这一个好的开端,为深圳银监局实现自身高水平建设目标夯实了坚实基础。

  新生

  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银行业监管机构独立履行职能,这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圳银监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新生的步伐始于2003年7月10日,深圳银监局以原人民银行10个监管处共计69人为基础,正式启动各项筹备工作;2003年10月15日深圳银监局正式对外公布成立,开始独自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能;同年12月29日深圳银监局91名正式员工全部到位,不久以后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改革与成功之间并不存在恒等式关系。尽管监管职能与央行分离符合当今银行监管的国际潮流,但这种体制在中国毕竟是初次尝试。新生的银监局不仅要经受自身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与考验,更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消除社会各界观望、审视甚至是怀疑的心态。

  深圳银监局领导班子成立伊始便明确提出:要从起步之初,就致力于创建一套符合监管要求和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和文化氛围,以适应监管职能转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概括而言,全局要力争做到“团结和睦、五湖四海、公平公认、进取向上、严格认真,讲求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以及负责任”。

  目标决定过程,银监局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出现了与此相适应的转变:

  ——在财务管理上,由于经费来源采取向被监管机构收费的办法,要求厉行节约、严格管理。

  ——在监管定位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整个机构建设不能是内部各处室之间的“自我服务”,而必须转到“追求社会服务功能”上来;并坚持最大限度地、有效地使用监管资源以提高监管效率。深圳银监局开始就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机构的职能是由社会需要客观地提出和赋予的,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安排形成的,因此不能漫天要价、自我无限扩大,管一些不该管的事情,这就要求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绝不能过于庞杂,必须有利于简捷高效地开展监管,形成合力。要因事设机构、设人员,而不能因人设事、设机构。

  ——在监管的方式和水平上,要转到制度化、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上来。正如深圳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对记者谈到的那样,银行监管实质上是社会赋予的一种职业,专业性要求很高。因此,监管讲究的是质量、水平,专业素养,人员要一个顶一个;它是一种高级的智力工作,而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这当中不能良莠不齐、好坏不分,更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当然,最要紧的是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的东西。

  ——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在深圳银监局采访,记者的一个突出感受是,这里从上到下人人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每个人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每项任务都有合理的量化考核。于学军说:“新机构成立之时,最担心的是会不会重新走回行政机关通常那种‘大锅饭’体制的老路上去,最后又复制一个老的行政机关,来一个‘体制复归’。银监局的工作要想完成好,真正起到社会赋予其的职能作用,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有别于老的行政机关。这就要求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促使每个员工都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觉主动地做好各自的岗位职责,完成好各自的工作任务,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化的监管机构。”

  明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国内金融监管主要体现为合规性监管,即监管是以等金融机构是否违反有关金融法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时通常的情况是:银行出现什么问题、或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引起社会反应或高层关注时,就派人下去检查一番,处理相关责任人,这样做的结果使现场检查俨然变成一种“运动”,因此有人著文戏称那时的监管工作为“运动式监管”。而这种监管方式事实上根本无法全面、及时地掌握被监管机构的整体情况,更难以对其风险状况、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也正因如此,中国银监会在分设、成立伊始,便明确提出了监管工作的新理念,这就是后来被归结为四个要点的业内行话:“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外界对这个四位一体的监管新理念感悟有限,但业内却深知,这等于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了“风险为本”的监管思想,从而抓住了银行监管的关键,并与国际最新监管潮流相衔接。

  深圳作为国内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因其金融机构众多、业务活动频繁,相应必然带来较多的金融风险点。应该说,要搞好深圳银行业监管,机遇不可多得,难度亦可想而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学军全面阐述了深圳银监局对监管工作的理解:首先,银行监管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因为银行监管说到底是社会提出的一种保护安全的需求。它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审慎、有效监管。但是,管理也好,服务也罢,这要靠你的理念、水平、能力、目标和要求来使被监管者接受和服从,甚至是心悦诚服,而不是采取一些什么手段来治人、卡人。

  其次,银行监管是一种长期、持续的行为,而不能乘一时之兴、随意为之。这要求每位监管人员要真真切切沉下心来,钻研业务、苦练内功、提高水平,在监管的质量、水平、规范化方面,真正有所改变并取得明显实效。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当地监管部门及其监管人员才是第一责任人,而不是上级机关或其他什么部门。我们的任务就是站岗放哨、化解风险、保一方金融安全,因此要明确监管检查是我们自己的事、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别人或上级领导的。观念变了,一切开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监管检查首先要从过去“唯上主义”转变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此,检查要查到自己清楚、满意为止,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对每家监管机构状况了如指掌,实施有效监管。

  第三要抓好法人监管。深圳的被监管对象当中,法人机构较多,要千方百计加大对法人机构的监管力度,保证其不出风险和大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法人机构的监管规律,努力提高监管水平,促使其迅速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深圳金融业的整体影响和实力。

  深圳银监局在深刻理解监管新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的实际,提出良好监管主要体现在三点上:真正提高质量,确确实实体现出监管水平;要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要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他们更目标明确地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深圳银监局建成被公认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监管机构。

  正气

  记者在银监局采访时注意到,无论是身处一定岗位的领导成员,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员工,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里开创了一片干事创业的良好天地,我们正是冲着能干些事来的”。他们当中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尽心竭力地忙碌着,千方百计做好自己的工作,奋发向上提高自身水平。

  一个新生的机构,靠什么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仅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圳银监局出色地回答了上述问题:靠坦荡端正的风气,靠踏实干事的环境,靠鼓励成才的氛围。

  欲正人,先正己。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多位银监局员工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局领导曾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说,如果我们想把一个单位搞坏,那么允许通过各种关系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安置进来,仅这一条就够了。与会的中层干部都清楚这句话的分量及其背后的含义:深圳银监局,一个在外人看来颇有“实权”的监管机构,又地处深圳,多少人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寻求调入。如果在单位成立之初,没有坦荡的胸怀和坚强决心顶住各种关系和压力,势必就会走上机构臃肿、无从考核、松松垮垮、办事效率不高的老路子。深圳银监局为此要经受一次次人情世故的考验。在银监局成立以来的公开招聘中,被录取的人员全部都是经过严格的考试面试,层层选拔出来,而局领导则坚决回避了选拔过程,杜绝了“打招呼、递条子”的行为。

  像这种公开、透明选拔人才的做法,正是深圳银监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在银监局,任何决策都会被拿出来讨论,每个人都拥有发表不同看法和提出建议的权力。对待一个结论或政策,银监局会成立专业的科研、技术小组,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然后才拍板。

  骨干力量向一线倾斜,这是深圳银监局在设置机构时着重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现在的银监局,一线监管人员占全部员工的比重高达80%左右,而后勤、财务、人事等综合部门的人员数则被精简到了最少和极至,在这样的机构设置下,每位员工都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并且任务明确,因此,人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寻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体会着工作带给自己的充实和成就感。

  深圳银监局还狠抓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培养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监管人才,切实有效地履行好职责。培训不但力度大,而且不拘一格,除了聘请外部各类专家来授课之处,更多的则是内部员工的自我交流与培训,常常采用能者为师、教学相长的办法,局领导则坐在台下甘当“小学生”。一支“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创新型”的监管人才队伍正在形成。

  厚积薄发,合理的机构设置、严格的业务培训、明智的监管创新、大胆地使用人才,这一系列措施为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慎行

  深圳银监局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深圳银行业监管的力度和频率空前加大。这是所有银行业机构共同的感觉和一致的评价。他们说,理念新了,监管严了,深圳银监局的人员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据了解,在一年多时间里,深圳银监局围绕银监会提出的监管新理念以及据此归结的“提高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监管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2004年深圳银监局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所进行的现场检查,全年累计达86次,投入的工作量超过8500人日,并且还充分运用监管提示、监管质询、审慎会谈等监管方式有效控制银行业机构的各类风险。此外,通过现场检查,深圳银监局还逐步建立起不良中介机构、不良信用企业和不良金融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为日后检查和监管提供线索和信息。

  在历时半个月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深圳银监局六个主要监管处室的员工,有70%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的现场检查中度过的。而他们确定的现场检查内容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强调以资产质量为中心,重点检查贷款的五级分类、内控制度建设等项目。这就体现了“风险为本”的监管新理念,并且在实际检查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功效,每次检查都给被检查机构带来不小的冲击和震动,都会起到有效整改的作用,并最终达到监督银行业金融机构注意防范风险、加强内控管理、理顺经营理念、端正发展思想的目的。

  实效

  一年多来,深圳银监局以勇于开拓的精神,完成了具有示范性效应的“五大工程”:去年2月份出台的《监管工作规程》,将银行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去年3月份出台“深圳银行业监管白皮书”,第一次系统地呈现出深圳银行业的全貌;去年4月出台的“深圳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了深圳银行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监管标准;11月份出台的《深圳市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办法》,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评级,并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指引,是持续、审慎监管的重要指南;今年1月底出台的“深圳银行业发展与监管五年规划”,展示了深圳银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及监管要求。

  深圳银监局还在国内银行系统采用的五级分类的框架中首次提出了“特别关注贷款”概念,充分考虑了信贷资产质量检查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对有关分类存在较大分歧等情况下而专门设立的一个类别,等于细化了原来的贷款五级分类,这有利于客观、科学地评价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并能进行跟踪检查、以防控信贷风险。

  来自监管对象的评价最能体现出银监局一年来的工作实效。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用“更专业了”四个字进行概括。他认为,深圳银监局成立一年多来,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在监管职能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对政策性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提示非常及时,也非常准确。银监局掌握被监管对象的信息量很大,在促进商业银行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又把重点放在风险监管方面,这使监管与被监管者之间搭起一座共同防范风险的“桥梁”,从而使两者之间在根本利益、立场、方向、目标上达成一致,起到了督促商业银行理性经营、稳健发展的效果。业内人士评价说:银监局一年的工作,仿佛为深圳的银行界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许多不合时宜的观念、风气在静悄悄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风险管理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深圳银监局成立以后,围绕深圳银行业安全运营,按照银监会要求,对商业银行不断地做一些跟踪检查,现场检查的力度明显加大,检查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积跬步以致千里,志存高远的深圳银监局,正以踏踏实实的努力,为深圳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筑坚固的安全保障。

  作者:本报记者李焱徐强 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