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唐人街 多数华人难离“中国圈”(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1日06:01 法制晚报
唐人街 多数华人难离“中国圈”(组图)
春节来临,纽约华人舞龙过年

唐人街 多数华人难离“中国圈”(组图)
纽约唐人街上,“老外”经常光顾水果摊

唐人街 多数华人难离“中国圈”(组图)
纽约华人扮成古人模样

  中国历朝历代,以唐为盛;生活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则以自称“唐人”为豪。唐人街,海外华人的聚居地,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名字。今天,在全世界华人欢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时候,让我们放眼环球,回顾一下生活在各国唐人街上炎黄子孙们生活和奋斗的历程,共同感受中华民族持久而深远的凝聚力

  纽约唐人街

  他们将美国人叫老外

  走进纽约华埠,人们首先感到的就是小店铺多、廉价货多,那里卖的东西总比“洋人”的便宜。在美国,与人工沾边的服务用国内的标准看起来简直就是天价,但华人社区人工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地人,有时竟有两三倍之差。

  无论是定居了多年的老移民还是初到美国的新移民,多少都学到了一些美国文化。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法律上已经成为美国公民,但古老的中华文化传统还是让他们难以真正变成美国人。他们始终在自己与其他美国人之间保持一个心理界线。这在称谓上就可看出来,他们将中国叫“国内”,将美国人称作“老美”,甚至索性沿用“老外”的叫法。

  对于一些华人来说,也许越是了解美国文化,就越觉得文化上的差异难以逾越。一位北京来的孙小姐在国内生活时,极力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营造美国化的环境,更不用说天天挂在嘴边儿的美式英语了。然而,到美国仅一年,“美国化进程”便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在家里打造了一个中国式的生活环境,衣食且不说,就连在国内时她斥之为“垃圾”的中国电视剧都成了家中的宝贝,闲暇时便要看看家人寄来的光盘。

  文化上的差距,使华人移民最终还是选择华埠作为归宿。在这里,华人与异族通婚似乎还不如在国内见得多。有些人甚至托亲朋好友做媒,回国嫁娶。在华人的意识中,“根”的概念似乎要比其他国家来的移民强烈得多,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华人融入主流社会,一些人始终固守在东西方之间的狭窄地带里。

  伦敦唐人街

  “世界上最好的唐人街”

  近几年伦敦华人移师特拉法加广场(中国人又称之为“鸽子广场”)举行春节庆祝活动后,伦敦唐人街的春节盛会开始声名远扬。

  现任伦敦华埠商会副会长陈俊先生1966年来到伦敦。当时的唐人街与其他街道没什么两样,中餐馆也不过七八家。进入上世纪80年代,唐人街的中餐馆开始多起来,陈俊于是放弃了理发师的老本行,开起了中餐馆。据陈俊介绍,从1980年到现在,唐人街的中餐馆数量增长了5倍,此外还出现了许多专营中国货的店铺。

  陈俊说,唐人街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加之位于伦敦最繁华地段的优势,使其成为海内外游客的必到之处。每天,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90%是外国人。在他看来,伦敦的唐人街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唐人街。

  巴黎唐人街

  潮州话与温州话汇集

  目前,巴黎市内的华人聚居地主要有3处:巴黎13区唐人街,巴黎19区“美丽城”,巴黎3区和4区的“温州街”。此外,还有巴黎11区的中国商业服装街、巴黎北环城公路附近的中国商品批发城以及位于巴黎东南马恩河畔的“中国城”等。

  巴黎的华人区各有特点。不过,在巴黎,人们只要谈起唐人街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巴黎的13区。法国人甚至很幽默地说,要想了解中国,买张地铁票到13区就行了。的确,走在13区,真犹如置身国内,打着方块字标志的中国餐馆、商店遍布街道两旁,街上到处可以见到中文招贴广告、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熟悉的容貌。这里行人如鲫,车水马龙,喧嚣繁华,生气勃勃。在13区居住的华人绝大部分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由东南亚逃难来法国的华人。当时13区属巴黎贫困区,房租相对低廉。这样,初来乍到的华人就相继集中到此并很快在这里落地生根。与巴黎其他华人聚集区不同,13区主要以潮州人为主,其他的则是来自泰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的华人。

  巴黎3区和4区的华人则主要以来自浙江省的温州人和青田人为主。在这个居住区内遍布具有浙江特色的土特产商场和温州风味的小吃店、中餐馆,更多的则是搞批发零售的皮革厂商。在巴黎19区“美丽城”的华人华侨大多来自柬埔寨、老挝,近年来增加了中国的温州人和东北人。巴黎13区的华人华侨主要用广东话、潮州话交流,3区、4区和19区的“美丽城”华人华侨则主要讲温州话和青田话。当然,普通话和法语也很流行。

  罗马唐人街

  恍若“江浙水乡”

  总的来说,意大利中国侨民的历史谈不上悠久。除少部分为侨居多年的华侨外,80%以上的中国人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意大利的。其中多数是来自中国浙江温州和青田地区的农民或小生意人。聚居在罗马维多里奥地区的华人越来越多,逐渐在罗马市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社区规模。在这里,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人随处可见,中国店铺鳞次栉比。路两边大小不一的橱窗里,挂满了中国商品和衣物,坐在店中的中国伙计满口乡音,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我是否已经回到遥远的江浙水乡?”

  随着罗马中国社区的不断壮大,其内部的小环境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华人经商的前沿主阵地是服装和小商品的批发零售业,随之跟进的则是运输、修车、旅游、学校、超市等主要为中国人服务的相关产业,换句话说就是华人挣华人的钱。目前,维多里奥社区华人商店达600多家,全罗马的中国饭馆已经近400家,居住在整个罗马的华人在6万至10万人左右。

  如今,在维多里奥社区,不仅有中国饭馆、超市、小商铺,还可以发现音像出租行业。一家名为辉煌音像公司的商店老板鲁先生自豪地宣称:“国内有什么上市新片,我这里不会晚3天以上。”记者在他的小店中看到,几排架子上摆的全是国内热门连续剧,刚刚在国内上映的贺岁片《功夫》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只是价格比国内贵了10倍。

  在维多里奥社区,即便是不懂一句意大利语,只要懂中国话,生活绝不会有问题。在这里遇到中国人,没有“客从何处来”的探求眼神,因为一切都是中国人熟悉的东西:出门有中餐馆,购物有中国超市,无聊时看中国电视连续剧听听乡音。一位《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开玩笑说:“以后我们再到罗马,都需要先学会使用筷子了。”

  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作者:伊怀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