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节的文化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2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华超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唐人诗句,包含着多么深刻的“过年”情结!数千万在城市打工的民工和读书的学子潮水般回家过年,也许在当今最能鲜明地体现“过年”的意义。“过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过年”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情感聚合,表现出对故土与根的深深认同,此中蕴涵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和情感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礼,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企盼人生幸福;三是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成都市灯会自西汉萌芽,唐代炽盛,近代成会,已有1800多年历史。“过年”观灯,已成为成都市民春节传统文化活动之一,也是成都宣传自己的一张城市名片。对春节传统风俗的怀恋与追寻,成为当今人们“过年”的最高企望。这一点,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红红火火的庙会盛况中也可见一斑。庙会上传统的戏曲、杂技、踩高跷、舞狮表演,以及风车、面人、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让人们找回了久违的民俗风韵。在北京,一年一度的地坛文化庙会都力图体现“民族、民间、民俗”的主题;而上海的2004年春节民俗表演邀请了北京、天津、陕西等7个省市的表演团体,一天之内人们可以感受到7个城市的“过年”习俗。天津市古镇杨柳青推出了“千年民俗情”为主题的一系列具有浓厚年味的文化旅游活动,让杨柳青年画、剪纸、秧歌等民俗活动唤起人们记忆中渐渐远去的“过年”时的美好场景。

  “年”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使者。美国总统总是借春节之际,向华人问候。菲律宾总统曾穿起大红旗袍,宣布中国的春节为全国的“工作假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发表电视讲话,向中国人民表达美好的祝愿。他操着生涩中文说的“恭喜发财”,为中国的春节增添了国际化的色彩。特别是去年的1月24日至28日,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披着象征喜庆吉祥的“中国红”,使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达到高潮。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香榭丽舍庆祝游行观众人数多达70万,成为法国历史上的“壮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从购置的年货由吃穿用到保健品、装饰品的变迁,从拜年方式向贺卡、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的升级,都见证着一个共同的变化,看来,新春佳节如今已承载许多全新的寄托与期望。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12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