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论赵本山“卖拐”系列小品之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2日22:36 红网

  2002年,央视的春晚在观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举办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由于赵本山“卖拐”小品的隆重登场,使观众感到眼前一亮,好像为晚会注射了一支兴奋剂,破天荒的出现了在长达一年一期的“节目”中,居然还有系列作品,并且每次都好评如云,使导演、演员、观众都为之欢呼,这在我国的电视文艺历史上是没有的。

  然而,随着2005年春晚的结束,赵本山、范伟表演的“卖拐”、“卖车”、“卖轮椅”系列小品宣告终结。

  赵本山的“卖拐”系列小品,除了给观众带来笑声,使央视的春晚名声大震以外,仔细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发现有这样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

  作品的取材,完全是平民化、生活化。加之其高超的演技,其作品面对的观众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哪个行业的,有无文化底蕴,都能接受,都能为之感染。这说明娱乐是人的天性,而将积极向上的社会理念,通过作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观众、影响社会,需要在观众自觉喜欢和接受的艺术形式下进行。

  作品的情节、结构,尤其是像春晚这样各方都比较关注的演出形式,决不能刻意去涂抹“政治”色彩,应当理性的看待“政治”色彩在作品中的影响。从赵本山“卖拐”系列三个小品来看,其故事情节的“政治”色彩都比较淡,并没有直接的口号式表现,但艺术效果特别好。如果回忆一下历年央视春晚给我们留下印象较深的作品,如1986年的“羊肉串”,1987年的“一把火”,1991年的“相亲”,1994年的“小妹妹坐船头”,2000年的“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我们就会发现这好象是一个规律。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一台晚会,往往会因一个演员、一个节目而精彩,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赵本山及其作品在带给我们欢乐和笑声的同时,我们应当非常感谢发现“赵本山”的“伯乐”。古人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关部门应像重视“大腕”演员一样,重视发现“大腕”的伯乐,某种程度讲,“伯乐”比“大腕”还重要。

  赵本山“卖拐”系列的小品虽然终结,但他做为大师级演员,其艺术生涯正处于成熟期、高峰期,笔者非常欣赏赵本山不久前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对于上春晚,我不会离开,宁可战死。”我们期待赵大师新的艺术精品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笑声与思考。(稿源:红网)(作者:李季平)(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