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过年了,血液病患儿为重获新生住院坚持治疗,热心市民为无偿献血尽心尽力(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3日11:18 广州日报大洋网
过年了,血液病患儿为重获新生住院坚持治疗,热心市民为无偿献血尽心尽力(组图)
爱的呼唤无处不在。在雪白的病房中999只七彩小纸鹤代表着同学们对小阳的关爱。
过年了,血液病患儿为重获新生住院坚持治疗,热心市民为无偿献血尽心尽力(组图)
  爱无在乎远近。远方亲友的祝福点滴尽在小阳病床方寸角落内珍藏。
过年了,血液病患儿为重获新生住院坚持治疗,热心市民为无偿献血尽心尽力(组图)
因为有爱,所以渴望拥有,所以继续期待,所以希望仍在。

  编者按:

  这个春节在绝大多数广州人的心中是多彩的,但是对于在中山二院儿科血液病房中的一群小病人来说,这个春节是白色的。他们只能在医院里和病魔对抗。没完没了的检验、输液和化疗成了节日里的唯一节目。他们期待的不但是新鲜健康的血液,更期待的是天下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给予他们的爱和支持。

  有人希望得到,有人盼望付出。在春节这几天里,记者在广州血液中心天河献血站采访时,遇到本报“新闻人物”之一———获得国家无偿献血最高金奖的退休工人凌世涛,他赶在55岁生日前把个人的献血纪录最终定格在“11200毫升”上,随后又成为本城无偿献血宣传员。如今,随着本报记者的镜头和笔触,我们一起细看身边这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倾听这个春天里最富有生机的呼唤:盼望拥有,渴望付出。

  盼望新生

  白血病小病人 春节抗病不息

  珠江边上有一排白色的病房,里面住着21位过年不能回家的孩子,他们是中山二院儿科血液病房里的一群白血病患儿。在这个春节里,21个孩子就有21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过年故事———不过请放心,他们的脸上,始终带着笑。

  在病房吃了顿朴素的年夜饭

  儿科血液病区是静谧的岭南楼里最热闹的一方天地,整个春节期间,一共有21位孩子住在这里。当记者在大年初四清晨8时来到病房时,孩子们已经逐渐从熟睡中苏醒,病房里的空气变得活跃起来。

  记者走进白血病患儿小阳的病房,皮肤黝黑长得虎头虎脑的小阳正乖乖地伸出手臂,让护士姐姐给他插上针头输液。小阳的手臂上已布满着密密的针孔,因为长期输液,本来结实的左手臂已经变得有点浮肿;因为血小板太低,小阳溜溜转的眼珠附近萦绕一片鲜红。可是对这些小阳完全不在意。

  到昨天为止,小阳入院刚好一个月零一周。在一个多月前,他的天空是彩色的———今年刚上初一的他是班长,喜欢打篮球喜欢姚明,而且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很喜欢这个朴实能干的孩子。就在期末考试前夕,小阳忽然感到喉咙痛,到医院一检查,就得到了一个让他从此变得沉默的诊断。

  窗边挂着一串精心折叠的小纸鹤,小阳母亲说,这是全班同学给他折的,一共有999只,因为挂太多怕影响病房空气环境,搞卫生也不方便,所以妈妈只挂出来了一串:“让小阳看着,知道同学们都在念着他,呼唤着让他早日康复回去。”

  几天前的那个除夕夜小阳还记得,那天晚上爸爸来到病房,一家人一起在病房里吃了顿年夜饭,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而且尽量不能做容易“上火”的,年夜饭吃得很简单,不过都是小阳喜欢吃的———冬菇、木耳、茄瓜、豆腐……妈妈说,她和小阳父亲平常工作都很忙,懂事的小阳还没生病的时候,小小年纪就自己在家做饭,茄子、荷包蛋都会做,还会经常照着电视上的烹调节目自己做试验。

  顺着小阳拨弄的床单看去,白色的枕头下露出了几封“利市”。小阳妈妈告诉记者,因为今年不能去中山市爷爷家过年,亲戚朋友们都提前把利市装好,送到病房来,并嘱咐妈妈一定要把这些利市都压在孩子的病床枕头下。这样,所有的祝福都能送到孩子身上。

  病房窗前珠江焰火成最美回忆

  另一个病房里住着的是5岁半的男孩小豪和4岁的女孩小池,分别来自佛山和湛江。记者来到这个病房时,两个孩子都穿着过年的盛装。胖嘟嘟的小豪穿的是和他妈妈一模一样的大红运动装,妈妈笑说,过年前去逛商店,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套运动服,一套大码给自己,一套小码给儿子,正好。爱美的小池穿的是一套鲜艳的绣花小棉袄,打扮得像个古代的“小格格”,小池的妈妈说,尽管过年不能到病房外去,但也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两个小家伙都很爱玩,小豪埋头把病床底下的玩具箱拖出来又推进去,小池爱穿新衣服扮公主,两个人各玩各的。小豪住进来已经7个多月了,小池也有3个多月了,相处久了,同在一个病房里的两家人就像一家人那样熟稔。

  可是两个孩子都不怎么爱说话,小豪的妈妈说,儿子从年初一一早开始,小豪就开始被外面的过年气氛所渲染,不停地缠着妈妈要带他去逛街,可是他的身体情况不允许这样做。即使是短短几十分钟妈妈也不敢。因为带出去了一次,孩子就会对下一次外出的欲望更加强烈,为了不让孩子更受打击,妈妈只能狠下心来。除此之外,两位妈妈尽量满足着孩子的要求,小豪几乎每天都有新玩具,而小池则隔几天就有新衣服。

  说起今年过年最开心的回忆,两个孩子都说是年初一晚上白鹅潭上的焰火,因为他们占据着“无敌江景”病房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外面的人都看得更清楚,痛痛快快地闹了一把。那天晚上的焰火,一直留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一直至今。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医生说:“初一尽量不开单”

  像小阳、小豪、小池这样过年不能回家的孩子,中山二院儿科病房里有21个。主治医生陈林告诉记者,在这里住院的都是儿科血液病患者,其中大部分是白血病患儿,有一部分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他们的年龄为0~14岁之间,而大部分孩子的年纪都在五六岁左右。由于他们大多需要一段时间的集中治疗,而且容易受感染和病情反复,所以大多不能回家过年。

  在医生办公室里,留院孩子的名字都被抄在公布板上,医生们在注意事项中注明:“年初一尽量不给孩子们开单”。医生告诉记者说,对于这些被病魔折磨的孩子,住院的每一天都不是容易度过的———每天一大早扎手指验血常规、一个星期做一次的骨髓穿刺、10多天一次的化疗,还有每天没完没了的输液和其他治疗……在漫长的岁月中,尽管任一种治疗看起来都是孩子难以承受的折磨,但他们也逐渐变成家常便饭般习惯。

  尽管如此,但医护人员们还是很心疼孩子们,他们想告诉孩子们:过年毕竟和平常有点不一样。所以公布板上立下了这样的规矩,大年初一尽量不给孩子们开单,“微调”一下治疗方案,让他们过一个没有任何治病“负担”的新年———尽管只有一天,也是难得的。

  渴望付出

  “献血状元” 当上志愿者

  本报曾于去年6月14日A1版首个“世界献血日”报道了《老锅炉工7年献血近万毫升》。当时,文中的主人公、获得国家无偿献血最高金奖的退休工人凌世涛还差两个月就将年满55岁的献血年龄上限。如今,已经退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半年的凌伯过得如何?

  春节这几天,记者在广州血液中心天河献血站采访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这个身材不高、稍显精瘦的熟悉身影。不过,这回凌伯的角色不再是献血志愿者,而是摇身变为“义务工作者”。

  在天河献血站里,凌伯端坐在一张办公桌后,正向几位市民讲解献血知识。趁着咨询的空隙,凌伯赶紧告诉记者,自己成了本报“头版头条人物”后,一下子接到了同事亲友打来的几十个电话。有的同事半开玩笑半带埋怨地说:“老凌,平时只知道你老是去献血,要不是看了《广州日报》,我们还不知道你都成了‘状元’啦。”平时行事一向低调的他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由此,他也开始意识到应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多宣传无偿献血。

  个人最终献血纪录11200毫升

  55岁是《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上限。7月28日,凌伯赶在55岁生日前一个星期来到天河献血站,把个人的献血纪录最终定格在“11200毫升”上。过完生日后,他立即要求来做无偿献血的宣传员,并得到了广州市献血办的批准。半年来,他每星期有五天雷打不动地前来上班,春节前献血者挺多,有时要和工作人员一起忙活到晚上6点。

  以往,人们认为新春献血会带来“血光之灾”,不吉利,因此春节期间相对是献血淡季。不过,今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来此献血的市民源源不断。从10时到12时,凌伯桌子前的四张椅子始终坐满了前来咨询、填表的人,他一会儿要接受市民关于献血健康知识和法规的咨询,一会儿指导献血者填写献血登记表,一会儿又协助血站工作人员为等候献血的人送茶水、饼干,派发鸡年邮票等小纪念品,忙得不亦乐乎。

  “这三天,我都不‘离岗’。”他爽朗地笑着。每天上午10时前处理好家务,10时准时过来“上班”。晚上则被精打细算地利用起来,去走亲访友。大年初一,广州血液中心领导来血站给献血者派发“利市”,凌伯则细心地给工作人员准备了“利市”。大年初三和家人去欣赏了一场芭蕾舞表演,算是自己春节唯一的“大型”娱乐活动。“没办法,这里实在是忙。但这样过春节,也挺有意义的。”

  “状元”穿便衣巧识卖血者

  提起这半年多的“转岗”生涯,他最深的感触就是“每天口头表达的工作量挺大。”当了义工后他才发现,原来许多市民都有爱心来献血,但却被心理障碍挡在了门外。对此,他以过来人身份“现身说法”就非常有说服力。不过,有时也会遇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例如有人担心献血会“精血有亏”影响生育,遇到这样的咨询者,凌伯起初还有点不适应。

  处于闹市的天河献血站总是徘徊着一些不死心的卖血者,等待急需用血、病急乱投医的人上门。由于非法买卖血液对采供血安全构成一定威胁。血站的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睁大眼睛,把这些人阻挡在门外。而凌伯占了不穿制服的便利,经常悄悄地到献血站附近去堵截卖血者。“我最注意一种人,就是没满18岁来卖血的。”一旦发现可疑目标,他就先看对方胳膊上有没有针孔。“如果有针孔,就说明这孩子上次卖血距离现在才一个多月,还没缓过来呢,如果任他卖血,不仅用血的人有危险,对他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他说。

  凌伯他说,自己的身体很硬朗,这么早就退出无偿献血队伍实在不甘心。据血站工作人员介绍,在日本、欧洲等国献血人士能一直献到65岁,国内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酝酿提高献血年龄的上限。从献血志愿者到义工,角色变了,但凌伯说自己还想继续帮助他人,“只要你们不嫌烦,我就继续做义工。”

  (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