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杜牧改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3日11:33 今晚报

  唐朝诗人杜牧,是杜甫之后又一“杜”。人们常说的“杜老夫子”,指老杜——杜甫,杜牧称“小杜”。他善于追思历史重大事件和咏写游历山水的情怀,先有《赤壁》是千古名诗之一,后有《清明》也一代代家喻户晓。《赤壁》收入《唐诗选》和《唐诗三百首》,《清明》未收入,但《千家诗》编者独有见解,收了进去,它受到了人们的欣赏,证明了编者的不寻常眼光。凡名诗都值得久久品味,都有别诗不可取代的位置。此诗清新、自然,意味深远。

  于是,小杜杜牧,睡了一千一百五十二年之后,忽然醒来,因为有不放心之事。他想,咱也和老杜一样好游,但由于经历不同,咱游的地方,和他老人家没法比。然而,咱写的诗,好些都有地名,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秋望》、《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题扬州禅智寺》、《题乌江亭》、《秋浦途中》、《南陵道中》、《润州二首》、《泊秦淮》等以及《赤壁》。以上多无争议。只《赤壁》有三说,一说嘉鱼东北江岸,二说武昌西南赤矶山,三说蒲圻西北赤壁山。后看来蒲圻西北赤壁山之说证据充分,蒲圻市今已叫赤壁市。这属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事情,定在哪里,都是咱小杜老夫子写的赤壁。

  那首《清明》就不同了,因一个牧童遥指的“杏花村”,想不到竟导致了从宋代以来就有人争执这个地点所在,一直至今。杜牧想到这里,看了2004年11月27日《今晚报》副刊刊发诗人雷抒雁的《“杏花”案》,知道了只清朝的安徽池州人郎遂所言,就有三地之说,一是金陵凤凰台下,二是金陵城西南芙蓉池畔,三是他的老家池阳杏花村。咱看了产汾酒的杏花村在汾阳市的东北,文水市的西南,离刘胡兰镇(云周西村)不远,那一带属吕梁山区。河南的咱看见在开封西边有个杏花营。

  咱小杜,中过进士以后,在京做官不顺,做了一些方官,有是给别人当帮手,有是做独自处事的官,这主要是宣州团练判官和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就此有幸经历了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末后回京做了两次闲员官。咱早年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多些作为,关心国家的统一、繁荣,探讨过战争、治乱等问题,鞭挞、抨击过社会一些丑恶、腐败现象。有些诗,也是借怀古而喻今。至于那些游山玩水之作,也是景中有情,闲情不闲,不是无病呻吟。但凡涉及某地某时,差不多都能从诗的标题或内容中看出,有不少是清清楚楚写秋的,如《长安秋望》、《秋夕》,还如《山行》,即人们认为的名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组《念昔游》是忆江南游踪和宣州游踪的。明确写春的有《江南春绝句》。咱做过官的宣州,是今天的宣城市,在南京以南;池州今仍叫池州,《九日齐山登高》就是写九月九日在池州的贵池县——即今池州市看齐山。以上都在江南。去过的润州,即今江苏镇江,在南京东;湖州,今叫湖州市,即浙江的吴兴,在宣州的东面。黄州在湖北。江北有在淮南一段任职经历。《清明》如写某地事,诗中会能看出来。就咱写作习惯说,那“杏花村”如指某地某村,标题大概不会只标“清明”两字。《唐诗鉴赏辞典》中也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咱诗中提到酒的地方,还有两处,一是《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是《念昔游》中“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这里都有红花、绿树和雨,读到这里,那首《清明》难道还会很远吗?

  为了使人们今后不再为“杏花村”这个地方继续争执,了结这桩“杏花案”,考虑将诗做两种改动。一是清明时节虽常是细雨纷纷,这里风大些,特用江阳韵:“清明时节雨飞扬,路上行人欲断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庄。”“村”成了“庄”,叫了“村”的不须再改成“庄”了。杏花村仍叫杏花村,能做酒的也照样做酒,名酒不降低质量也仍是名酒。江阳韵有铿锵感,此题材诗实在说还是用人辰韵好。用发花韵怎样?“清明时节雨沙沙,路上行人稀拉拉,请问何处有酒家,牧童指处开杏花。”其实作为诗,这两个改动,都有些打油了。在艺术上和原来的没法相比。可是,对文学中描写的现象,在大千世界中,总不断有人去对号入座或按图索骥,这种故事,古来有,今更多,不曾加过注解,人们就这说那说,做一点改动,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吧!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