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应对方志研究的时代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5日13:54 光明日报

  任理德

  刘献华同志的新著《新方志发展创新论》围绕科学真实地记述当今时代的地情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反映一方之历史传承和发展规律上探究地方志编修的途径与方法,它将党的十六大精神较好地化入到了社会主义地方志编修的全过程。它直接应对方志学研究的时代挑战,作出了比较成功的探索。

  书中明确提出并论述了四个理论观点。即为谁修志,修什么志,是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根本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实事求是,反映规律,是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基本政策;发展文化,改革体制,是新编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任务。

  对地方志功能界定进行了大胆的扬弃和创新。中国几千年将地方志功能归纳为六个字——“存史、资治、教化”。作者肯定了“存史”的历史传承性,否定了具有浓重封建色彩的“资治、教化”的功能界定。现在是党的领导、政府主持,人民众手成志。修志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本书强调地方志是重要的科研成果,代表着某地某时的学识水平。同时,社会的进步,已告别了志在官府的时代,进入了各种图书市场,成为了一种有价商品。因此本书将当代地方志功能概括为“四性”即“资料性、著述性、服务性、市场性”。

  在地方志编纂理论方面敢破敢立。地方志如何科学反映我国的改革开放,该书提出并论述了“三性”,即保证改革开放历史的完整性;反映改革开放历史的规律性;体现改革开放历史的地域性。这“三性”的提法应当是说是比较准确完整的。但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过时的编纂理论受到冲击。为了保证历史的完整性,记述有关人物、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只能打破“记述时限”和“属地记述”的原则;为了反映历史的规律性,地方志就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而且记述事物的兴衰起伏之后也不可回避必要的归纳表达,因此“述而不作”也不可生搬硬套。体现历史的地域性,就必须打破“小而全”的老框架,突出地域个性,克服重复雷同。该书主张“生不立传”,但主张“生可入志”(如《人物志·简介》)。作者反对记问题“宜粗不宜细”,因其不利于总结发展规律。

  《新方志发展创新论》刘献华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