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与“两性人”成了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1:1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编者的话

  她是一个“两性人”,遭受过不堪忍受的种种磨难。新年第一天,面对这样一个在雪地里奔走,无家可归的不幸女人,本文作者顶着种种压力,与她走到了一起,虽然暂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但两颗心却可以相互温暖,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两性人”和正常人一样也是社会中具有人格尊严的人。他们同样渴望爱,渴望家的温暖。虽然只占人口中的极少数,但如何对待他们,反映着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就更加美丽。

  2004年12月5日,我认识了来自贵州省习水县土城区黄金乡一个名叫李珍的37岁女人,并建立了恋爱关系。后来,当我得知所爱的女人是一个两性人后,我仿佛受到了莫大耻辱,一怒之下将她赶出家门,我自己则到别人家躲了起来。已对我产生深厚感情的李珍在我家门前搭起了一个人字形的草棚。她忍受着饥饿和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在草棚里等了我三天三夜。她的真诚感动了周围的人,更感动了我。最后我顶着各种压力和她走进了洞房……

  一

  我生于1964年3月28日,家住泗县黄圩镇三关村小宋庄。我从小患有先天性眼皮下垂,眼睛既小又斜,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都叫我小眼斜子,直叫得我的心在滴血。在家里我吃的是剩饭,穿的是兄弟们剩下来的旧衣,而家务活却几乎全落在我一个人的肩上。1977年,我的奶奶和妹妹在短短的61天里相继去世,接着我的母亲又患有甲状腺肿瘤。,为治病,我家欠下了累累债务。1990年1月,父亲又离开了人世。因为我多灾多难的家,加上长相丑陋,村里没一个姑娘看上我,所以我直到40岁还是一个光棍。

  2004年12月5日,经人介绍,我和住在镇上一家旅店的李珍相识了。她面容憔悴,瘦得像根芦柴棒,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上许多,连一件棉衣都没有,上身穿土灰色风衣,里面只有一件天蓝色羊毛衫,下身穿着紫红色裤子,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一次建筑施工事故中不幸身亡,婆家人怕她再婚,就拆掉她的住房。为了生存,她来到泗县黄圩镇,想重新找个人家。听了她的叙述,泪水不知不觉爬上了我的脸颊。

  相处几天后,她应邀来到我家,看到我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篇作品和有半人多高的获奖证书,不由对我肃然起敬。见时机成熟,我一把拉住她的手,说:“答应我,嫁给我吧!”听了我的话,她仿佛触电一般,连连说:“不,不,我不能坑害你,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娶了我会后悔一辈子的。”我当时只以为她已做过绝育手术。其实,对于这我早已有了思想准备:一个40岁的丑男人,一个贫困不堪的家,不可能娶到黄花闺女,然后生儿育女了。我要求对方的条件很低,很低,只要心肠好的女人,我都答应。于是我进一步向她保证说:“不,不管你怎么样,我都不会后悔的,永不后悔!我会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你!”见我态度诚恳,她让我写了一份保证:不管她是什么样的人,保证不抛弃她。我答应了她的要求。

  在此后半个月的相处中,我曾有过几次“冲动”,但都被她婉言拒绝了。虽然我们之间没有肉体上的关系,但我对她关爱有加,惟恐失去这来之不易的爱情,我憧憬着和她喜结连理。见她衣着单薄,我带她到城里买了她精心挑选的红色棉袄、衬衣、线裤等,花了一千多元。自从她到我家后,我家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鱼肉不断,我知道自己家境贫寒,吃饭时,我总是象征性地夹起一点点鱼肉,然后再放回原处,还对她说,自己一见到鱼肉心里就发腻。话是这么说,可嘴里却馋得直流口水。她看出了破绽,见我不吃,她也不吃。直等到我将鱼肉放进口中,她才去吃。有空的时候,我总要陪她出去走走,看看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回到家里,我还抽空读诗读报给她听,我们虽然相识短暂,但我们却成了寸步不离的伴侣。

  二

  2004年12月22日,我和李珍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位要好的朋友,他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问:“怎么,你和她好上了,你了解她吗?”我摇摇头:“只了解一点点。”朋友小声地对我说:“她是两性人!”一听这话,我如雷轰顶,呆呆地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晚上,我发疯似地一把揪住她长长的头发,吼道:“你还给我演戏,说,你是不是两性人?”

  “两性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她先是一怔,继而抱住我的双腿,语无伦次地说:“怎么,你后悔了?你不是说过不管我是什么样的人你都永不后悔吗?求求你,只要你不离开我,我可以给你当牛做马。”这一晚,她向我讲述了辛酸的身世。

  原来,她就是两性人。从懂事那天起,她就格外注重打扮,她每天都设法将自己的长头发扎成各种式样的小辫,常常惹得同龄女孩的羡慕。家人歧视她,让她穿破旧的衣服,她采来野花缀在衣服上,看上去,就像一幅绝妙的艺术品。16岁那年,狠心的父母嫌她丢人现眼,将她赶出家门。身无分文的李珍以乞讨为生,流落街头,不知遭遇过多少人的非礼。当那些坏人发现她是两性人,满足不了自己的兽欲时,就对她拳打脚踢。后来她跟一个60多岁的女人以卖药为生,卖药的女人死后,她孤身一人到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打工,老板发现了她的生理缺陷,她不仅没得到一分钱的工资,还被骂作是丧门星。

  20岁那年,她辗转来到泗县,“嫁”给了一个男人,当天晚上,这个男人知道她的真实情况后,顿时恼羞成怒,将她的四颗门牙打掉了,胳膊也打成残废,接着又将她扫地出门……30多年来,她几乎是伴随着棍棒长大的。由于长期吃了上顿没下顿,如今1.6米的个子还不到70斤重,瘦得弱不禁风……

  听了她的哭诉,我的泪水像两条清澈的小河在静静地流淌,我也是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也有过不幸的遭遇,同病相怜,我最终原谅了她,轻轻地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

  这一晚两个不同遭遇的人紧紧搂在了一起。

  三

  2004年12月25日,李珍被黄圩镇医院妇产科确诊为“两性人”,同时我和李珍相爱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我是几家报社的通讯员,还是镇广播站的编辑,本是写新闻的,想不到现在竟成了当地的新闻人物。有人说,实在讨不到老婆,和牲畜一起过,也不要这样的人。言语刻薄,让我难以接受。每当我从别人面前经过,就仿佛觉得有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我几个远在外地的兄弟姐妹纷纷打来电话,要我和李珍一刀两断,甚至以断绝骨肉关系相威胁。我年迈的老母亲每天拿着拐棍对李珍指手画脚……每每看到李珍遭受别人的欺侮,我的心就像刀扎一样难受。

  面对亲朋的非议,我再也承受不了,趁李珍不在的时候,我将家里的大门牢牢堵上,并留下了一张字条和100元钱,告诉她我已远走高飞,希望她重新找个好人家。其实我是躲在弟弟家。

  堵门的那天,正下着大雪,气温一下子骤降到零下10度。我想这样,她就可以再去住旅社,然后离开我,谁知李珍竟用玉米秸秆在我家门前搭起了一个人字形的草棚,等着我回来,她不相信我会在这么冷的天将她赶出去。

  我怕她会冻死,自己要吃官司,就拨打110报警。警察将她带去问话,由于她没有违法行为,警察也拿她没办法,将她放了出来。李珍又回到她搭起的那个草棚里。善良的村民见她躲在草棚里冻得瑟瑟发抖,有的送来棉衣棉被,有的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李珍一概不要。饿了,就紧紧自己的裤带,冷极了,就在草棚里拼命地跺脚、搓手。晚上,就坐在火堆旁,困了就睡,冻醒了,再起来跺脚,搓手,如此反反复复……她想以此证明自己的真心,来换取我的真心。第三天,李珍连冻加饿,蜷缩在了一起,任凭别人怎么劝,她就是不愿离开这个草棚,她执意要等我到来。她说,活着是我家的人,死了是我家的鬼。听了村民的转告,我感动得泪如雨下,眼前又呈现出自己过去遭人辱骂的场景。她虽然是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但毕竟是一个人,人和动物都能和谐相处,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我不能让她再遭不幸了,我要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想到这里,我像发了疯了似地赶到我家门前那个人字形的草棚,走进去,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紧紧地、紧紧地,仿佛世界上任何力量也不能把我们分开。我还向她承诺,让她风风光光地做新娘。我完全忘记了兄弟姐妹们和我断绝关系的威胁。

  婚礼前夕,我向亲朋好友一一发了请帖,但他们都以工作忙为由,不来参加我们的婚礼,我怕说出来伤了李珍的自尊,就对她说,在家里举行婚礼太俗了,不如来个旅行结婚,免得亲朋破费,她也很赞成。2005年元旦那天,在亲朋好友歧视的目光中,我挽着李珍的手,踏上了结婚之旅。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风雨过后是晴天,如今,我和李珍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沉浸在幸福中。每天早上,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子梳洗打扮一番,再抹上洗面奶,然后左瞧瞧右瞧瞧,直到认为满意了,才走到我的身边,问,“我这样打扮好看吗?”我说:“好看,太好看了!”听了我的夸奖,她得意地笑了。她最拿手的菜是麻婆豆腐,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吃边边流汗,越麻越辣越想吃。她手脚特勤快,买菜、做饭、洗衣,我则俯在桌前写文章。疲倦的时候,她总会为我端上一杯浓茶,吃饭的时候,她把饭菜端到我跟前,几十年来,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虽然不能过夫妻生活,但我们每天都能露出灿烂的笑脸。

  年三十晚上,屋外雪花飘飘,爆竹声不断,屋内暧意融融。她笑着贴在我的耳边说,她想去做手术,为我生一个孩子,如果没钱做手术,就抱养一个孩子,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文中李珍为化名)宋宏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