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滇池造“肾”(特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4: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萍 郑劲松
给滇池造“肾”(特稿)(图)
图为治理后的滇池碧波荡漾,星帆点点。

  水体富营养化令人忧

  云南远离大海,云南人对海洋充满向往,因此管大一些的湖泊叫“海”。滇池是该省众多“海”中最大的一个,但当地人却称它为“池”。

  然而,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叹为观止的美丽滇池,水面上出现了日益增多的不和谐的黄绿斑块。一份份科学监测结果更加令人震惊:滇池已经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暴发,水质为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劣Ⅴ类!

  近几年来,中央及地方投资逾25.3亿元,完成滇池治理项目12项,其中包括入湖河道截污、疏浚,草海底泥疏浚,山坡绿化等,有效地遏制了滇池的污染势头。

  通过大规模整治工业污染,滇池的主要污染源由工业污染转变为以生活污水为主的面源污染,而一般治理技术对量大面广的面源污染很难奏效。

  治滇池水从沿岸做起

  利用人工构造湿地对于城镇生活污水进行直接处理,已在国内外许多地区获得成功,自然也成为治理滇池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喻为“地球之肾”的人工湿地,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美人蕉、富贵竹、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及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

  滇池生态破坏的起点及最严重的区域均在沿岸带,生态修复自然也得从沿岸做起。

  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协同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物化学学院联合攻关的滇池生态修复项目,最先在滇池东北岸的一个湖湾内展开。这里背靠坚固的混凝土“防浪堤”,强烈的浪蚀作用将湖底泥土冲洗得干干净净,只剩下黄沙。夏、秋季蓝藻水华覆盖水面,泥浆一样的蓝藻致使一切生命窒息;冬、春大风季节,巨大的风浪有时将岸柳都连根拔起。入湖河流带来的垃圾在这里堆积,湖底淤积着一层厚厚的塑料垃圾。

  让滇池“长”大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2001年修复研究试验开始。经过反复探索试验,研究人员终于掌握了综合消浪技术、蓝藻控制技术、水生植物种苗繁育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并筛选出能够适如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

  进一步的工程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滇池北部水质和生态环境,当今湖区鱼儿多了,水鸟也多了,景观在逐渐恢复。为了给滇池重造一个完整的“肾”,云南人民更加铆足了劲。西山区2000亩湿地在建,晋宁1364亩湿地在建……云南有关方面还计划在2005年退塘(田)还湖14.2平方公里,并力争在3至5年内使滇池再“长”大40平方公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2月16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