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年过出中国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4:36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今年春节,人们分明感觉到了一股强劲的潮流:回归传

  统,重拾失落已久的记忆。

  今年春节,世界给予了这个中国节日前所未有的关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放射出愈发璀璨的光彩。

  各种传统民俗的复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人们在尽情欢笑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如何给传统注入时代的活力,如何更加牢固地护住我们民族的根。

  爆竹声重新点亮城市夜空

  今年一些城市将“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改为“限放”,一字之变给市民增添了许多欢乐。

  北京,无数市民赶往五环路外的指定烟花爆竹燃放地点,点燃了五光十色的花炮,尽情欣赏“火树银花”的美景,重温“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庆气氛。

  南京,也在这个春节有限解除了已施行十年的烟花爆竹禁放令,6个主城区12个燃放点爆竹齐鸣,礼花绽放,古城夜空被朵朵礼花装点得绚烂多姿。

  1993年春节,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北京开始禁放鞭炮,全国先后有近300个城市群起效仿。但近年来,保留春节燃放鞭炮以增加节日气氛的呼声日渐高涨,目前已有100多个城市取消了禁放规定。

  北京学者李源认为,鞭炮之于春节,如同圣诞树之于圣诞节。春节放鞭炮习俗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

  老庙会又成娱乐新宠

  在沈阳,已沉寂百年的皇寺庙钟声在2005年的春节再次响起,数以千计的人走上皇寺庙会的平安桥,祈求新的一年祛除百病。

  最发达的北京庙会,今年又闪现出许多新亮色,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历史悠久的厂甸和地坛庙会打出“怀旧庙会”的招牌,听京戏、拉洋片、喝茶汤、跳财神……几乎所有京味文化都可以在此觅得踪迹。

  南京夫子庙以大型灯展引来百万游人。成都大庙会成了民间绝活的集锦会:民间表演有川剧变脸、吐火、四川清音、金钱板、杂耍;传统手工艺品有蜀绣、面塑、糖人、剪纸、竹雕、风筝、皮影、木偶、花叶面、民族乐器、川剧脸谱……

  回家,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回故土,不顾破费之痛和礼仪之苦,不厌其烦地走亲访友。休闲娱乐固然能给人带来快乐,但浓浓的亲情友情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回家,是中国传统年节习俗的精神核心。北京师范大学民俗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铁梁教授如是说。自汉魏以来,中国的年节逐渐形成了与西方节日截然相反的精神内容,即强调回到家庭内部团聚,而不是走出户外狂欢。

  他分析,对传统精神的回归有着深刻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原来以亲属、邻里关系为纽带的社交网络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紧密的家庭体系逐渐解体,城里人住进了彼此相对隔绝的楼房,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平日无暇顾及亲友之情,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的兴起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快捷而乏味。

  刘铁梁说,尽管近年来国家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对唤起人们古老的记忆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复归传统更是广大民众自发的愿望,是中国人希望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之一。

  中国年,世界年

  美国总统就农历新年发表贺词,法国总统向中国人民祝贺新春,英国首相向华侨华人拜年,罗马尼亚总统过年拜访中国使馆……这都是今年春节的新鲜事。

  就连总共只有一位华裔上院议员的英国议会,今年也破天荒头一次举办了“送猴迎鸡庆祝晚会”。

  美国纽约州今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春节列为法定节日的州。菲律宾政府也将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确定为全国特别“工作假日”。

  古老的中国春节正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的认同。

  这种局面的出现,自然首先归因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影响力扩大。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极具潜力的中国市场不仅对西方人来说具有难以抵御的诱惑力,也使得华人在国际上发出了日益强大的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重拾自信。

  而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则是引发海外“中国热”的深层原因。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涵义:团圆,欢庆,祥和,平安。”他感叹道:“民族的亲和力有很多是靠我们的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这种团结的情感到关键的时候就会生发出来,这种无形的力量是真正的力量。”

  (据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李柯勇 丁海军 赵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