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间三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7:20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陈中华

  救助站:头4天来了22位求助者

  2月13日大年初五,一大早,记者到济南救助站采访,发现偌大的救助站里,仅住有一位哑女,见到记者和救助人员进屋,她便“呀呀”比划手势。救助人员告诉记者,到除夕这一天,救助站已将所有流浪乞讨人员送回家过年去了,只余下这位哑女。哑女是两个月前被人送来救助站的,不会哑语,用手比划无人看得懂。经两个多月调查,一直无法弄清楚其家庭住址,只好留她在站里过年。除夕下午2时,救助站的同志煮了水饺,做了红烧排骨,买了水果及糖果,站长及全体中层干部一同来给这位与他们相处了两个多月的哑女过年,祝愿她早日找到家并与家人团聚。

  哑女住的宿舍内开着暖气空调,哑女边吃着站上送的炒花生,边比划报纸上印的广告图画,记者和史本君站长等工作人员猜了好一阵子她要表达的意思,与她互打手势,终究没弄明白。

  过年期间,救助站救助的第一位对象是位91岁的老人。当时刚过除夕夜12点,重庆市社会救助站的同志护送着这位老人进了站。原来老人是重庆开县来山东济宁迁居的移民,年前自己跑出家门,一直乘车到了重庆市,被当地救助站救助。当晚,济南救助站安排老人住下,整个年初一上午一直打电话寻找老人的住址,终于找到。考虑到老人的孩子来接又要耽误时间,老人也着急回家,救助站的同志立即买了票,初一下午派人专程将老人送回济宁家中。

  从初一到初四,济南市社会救助站共接待和救助了22位求助者。记者翻看登记表,粗略统计,发现求助者的求助原因大致有几种:一是因旅途在外花光了钱或年前打工老板没给钱,造成身无分文回不了家;二是回家途中遭窃而没钱买车票回家;三是年间与父母或家人吵架、赌气离家出走;还有来救助站要车票,再转手倒卖的。

  据介绍,个别人到救助站要车票再转手倒卖,是今年春运期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救助人员说他们识别这类人已有了经验:他们不愿意救助站与其家庭或当地派出所联系,更不愿意救助人员送他们回家。当救助人员提出亲自送他们回家时,无一例外偷偷跑掉了。在头4天来站的22位求助者中,这种人占了5位。

  殡仪馆:春节从来不放假

  2月13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粟山的济南殡仪馆采访。殡仪馆副馆长于保国告诉记者:殡仪馆职工春节从来不放假,只是轮休。

  记者见到了整容师王中力。王中力几年前在一企业工作,后参加民政部的培训后,干起了殡仪馆整容师,并晋升为高级技师。多年来,春节他从未休息过。王中力回忆起第一次给死者整容时的感受,说那是在省立医院,为一因车祸而去世的死者缝合,吓得他拿针的手一直哆嗦。他说:“一辈子都忘不了。”

  记者问他的家人如何看待他的工作?王技师告诉记者,一开始他的家人也很难接受,他反复跟家人讲在工作室里如何穿隔离衣,如何消毒,如何安全。还讲“不怕死人怕活人”之类的道理,时间长了,家人也就接受了。王中力说自己非常看重这份工作,因为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站。”

  正谈话,有人来喊王中力,要他马上给一位死者穿寿衣。王中力立即去了工作室。于馆长问记者敢不敢进工作室感受感受?记者便跟着于馆长进了工作室。

  在工作室里,记者看到王中力穿着隔离衣,捂着大口罩,还戴上了眼镜,正忙碌着,一个年轻人也跟着他忙碌。于馆长介绍说工作室有几个做辅助性工作的年轻人,都是民政学校毕业的学生。二十多年前他刚参加工作到了殡仪馆,都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在哪里工作,如今人们的观念大大变化了。他说:“给死者整容化妆,使死者离开这个世界时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安详,死者亲属因此得到一丝安慰,是整容师工作最大的意义。”

  福利院:老人们盼着儿女来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里住着110多位老人,最长者已超过107岁,其中一半没有任何近亲属,由国家赡养,另一半则由其亲属交费,院里代养。大年三十这天,在东院代养区,老人中间的一些不安情绪也在增加,不停地问护理员:“几点了?”护理人员知道老人们的心事,他们盼着儿女来。

  下午,老人们的儿女亲属相继来到福利院,给老人带来了钱和吃的,陪老人过年。107岁的王云彩老人虽然患老年痴呆症,认不出自己的儿女,可是儿女却经常来看她,尤其是已70多岁的女儿,几乎每天来陪母亲。另一位给护理人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东营工作的程先生,他母亲患血栓已瘫在床上多年,每逢节日只要一放假,他就来济南看母亲。一个假期,白天在福利院里陪母亲,晚上独自住旅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那真是个孝子。”

  2月14日,记者在福利院里采访,与老人所谈的话题,几乎全与儿女们有关,儿女是他们心中最难割舍的情结。

  齐秉文老人今年59岁,属福利院老年公寓里的年轻人,患痴呆症。老人一生无儿无女,关于儿女的话题似乎与他不着边。但老人有自己的骄傲,虽然他的哥哥已经去世,但三个侄女每年接他回家过年。

  记者遇到89岁的张老太太时,她正在跑步机上跑步。老人耳不聋,眼不花,除了运动,最爱的就是打扑克和下跳棋,说着就给记者数她的牌友。老人健谈,思路清晰,谈了好几分钟关于婆媳关系的问题。她说自己来福利院是因为儿子没房子住:“两个儿子,一个住灯泡厂,一个住无影山,厂子都坏了。老大有房子住太小,老二租房子住。我来八九年了,就回家过了一次年,这里好,服务员可好了,你说什么也不烦,你熊巴他们也不烦。”

  98岁的孙耀珍老太太除了耳朵背些,身体很好。老人几天就写一封信,给儿子写,给朋友写,只要有信来她就回信。她说:“我朋友多。”老人退休前是青岛纺织医院的大夫,老伴生前是中医,她无疑是院友中的医学知识权威,总向院友讲授养生之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