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话说人情债(倪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9:44 东方网

  话说人情债(倪平)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倪平 2005年2月16日 9:43

  春节刚过,回故乡探亲的老人归来,感慨良多,畅谈各地蓬勃发展,到处都是大变样,楼宇崭新,道路宽广,物资丰盈,惟感礼节依旧。晚辈儿孙成群成队,阿公阿太叫个不停,准备好的红包不但全部发光,还显不够。在桥边、树丛下,看到孩子们在做一种游戏,说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心中一怔,长辈难做。回想节前曾接到远在千里之外打来的一只长途电话,称他为某长辈。邀请二老远道前往喝喜酒云云,弄得他一时茫然,经对方一番叙述,细细排来,确有这门远房亲戚,多年未走动,素无交往,但人家既打来电话,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寄去了数百元贺礼,路远迢迢,又关系疏远,喜酒是不去吃了。随后,接二连三地遇到亲友中的红白喜事,也都送上一份礼,几乎用去了退休工资的三分之一。心想那些关系疏远的远亲,明知不会前往,又何必远道邀请,这类事频繁发生,真有点烦,不禁喟叹:“人情逼如债呀!”

  “人情债”久已有之,虽不能说于今为烈,但至少可以说名目繁多,绵延不绝。有订婚酒、结婚酒,生小孩有满月酒,老人生日有祝寿酒,建房造屋有上梁酒、落成酒,搬家有乔迁酒,公务员职务升迁有荣升酒。中国人历来有重人情的习惯,借红白喜事团聚一下,喜则同喜,悲则同悲,彼此也乘机叙叙旧,抒抒情,热闹一番。此中有乡情民俗,一般地说也是情理之中。但凡事都有个“度”,各种婚、丧、寿庆等活动不可过多、过繁,过于讲排场,不可浮华、糜费、不可巧立名目,借这样那样的名义收受礼金。任何一件正当的事,一旦异化,变了味,变了样,就失之正道而归于邪门了。

  名目过多,范围过于宽泛,使送礼者不堪重负。据闻,在农村要别人送礼的名目多达二、三十种,农家一年往十几处送礼,耗费礼金二、三千元,送礼者碍于情面,暗吞苦酒。言词不多,化为一声叹息:“唉,送礼太多。”

  据闻时下喜庆人家通常收受的礼金远大于喜宴的支出,有“对本对利”之说,故常广发请柬。不过一法有一法相制,农家送出礼金后,率全家大小赴宴,“吃回本钱来”。这或可谓对“人情债”的一种对策。

  此外,有一种“人情债”是某些官儿们想发不义之财蓄意造作,借亲属的红白事宜,广邀“关系户”,要别人“孝敬”,关系户慑于某些官儿手中的权力,礼不能不送,礼金又不能菲薄。收礼的官儿似乎受之无愧,心安理得,“人情交往”嘛。巧于敛财,却又可以找到脱身的遁辞。真是“生财有道”,而又“进退自如”。人们发现纪检部门公布贪污分子罪状时,往往有一条“大量财产来源不明”罪,知情者明白,其源盖在于利用职权收受大量礼金也。故礼金泛滥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人有多种交往,情有喜怒哀乐。亲情、友情、乡情都涉及人情,正常的人情交往,甘如美酒,醇和芳香。借人情牟利,则其酒苦涩。繁礼褥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因袭的重担。

  一扫弥漫于礼仪上的敛财、浮华之风,激浊扬清,删繁就简,减轻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债,那就幸甚了。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