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党报在推动消灭农村贫穷中的作用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9:57 人民网 |
胡德桂 提要:在推动消灭农村贫穷中,作为一级党报的地市级党报与其它党报一样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政策,及时传播脱贫致富典型,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技术。俗话说,扶贫先扶智。这些作用所包涵的正是扶智的内容。实践证明,也正是在这些扶智内容的作用下,中国农民正走出贫穷,奔向小康。 关键词:地市党报,消灭贫穷,发挥作用 所谓贫穷,是指物质资料处于匮乏的一种状况,其典型特征是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和体制造成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处于弱势地位,从而造成中国的贫穷主要分布在农村的局面。要消灭中国农村的贫穷,主要还是靠好政策,而有了好政策如果不去落实,也依然是句空话。要使好政策得到落实,还得依靠传媒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性、大力度去传播。中国目前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渠道是各级党报。中国目前有中央、省市区、地市州三级党报,然而中国农民群众接触得最多的党报可以说是地市级党报。因此,地市党报在推动中国消灭农村贫穷中能起到一定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政策,及时传播脱贫致富典型,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技术。 一、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政策 政策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革命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规范和限度。“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中国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为消灭农村贫穷制定出了一系列好政策,也扎扎实实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之所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根本原因就是党在农村的政策对头。一些消灭农村贫穷的、能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政策靠什么来传播?主渠道当然是各级党报了。地市党报对于中央、省市区、地市州消灭农村贫穷的一些重大的政策基本上都做到了及时传播。 1、及时传播中央致富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为消灭农村贫穷制定出了许多宏观上的基本性政策。如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等等,都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是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灭农村贫穷的行动纲领。据观察,对于这些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中国各地的地市党报都不惜版面开辟专栏或专版,以政策咨询、政策解读、新闻报道等形式及时予以传播。如,对于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各地市党报不但全文刊载了这个《意见》,而且还利用1至2个版面以“聚焦”、“深度解析”等形式对《意见》进行了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帮助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来深入领会《意见》的精神。由于当时传播力度大,特别是地市党报不惜版面地传播,使得这个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在较短时间内就家喻户晓,为确保农民增收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 2、及时传播省市致富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每出台一个宏观性的政策,各省市区一般就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新政策的精神要求和结合本省市区的实际相应制定出既有宏观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对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各省市区也同样要制定出相应的或配套的政策。据观察,对于省市区关于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地市党报则采取了消息、特写、通讯、图片等多种报道形式来进行传播。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3年12月31日出台后不久,湖南省委省政府便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对于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精神制定的这个政策,《娄底日报》等湖南省的地市州党报基本上都或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或以政策解读的形式及时进行了传播。 各省市区除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制定相应政策或配套政策外,还经常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一些其它的有关农村消灭贫穷的政策。据观察,对于这样的全省性政策,省市区内的地市党报一般都会采取消息、特写、通讯等报道形式来进行传播。如广东省委省政府从2004年起在全省农村实施“安居工程”政策,他们计划用5-7年时间,解决全省贫困农户的“住房难”问题。对于这个政策,作为地市党报的广东省《江门日报》就以消息的形式进行了传播。 3、及时传播地市致富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政府出台一项消灭农村贫穷的新政策后,以及省市区委、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新政策精神制定出消灭农村贫穷的相应政策或配套政策后,地市州一般也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或配套政策。可以这么讲,地市州根据上级党委和政府制定出的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往往更具体、更直接、更具可操作性。因此,对于地市州党委和政府制定的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有较大的传播价值。而要及时传播地市州的有关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一般主要就靠地市州党报了。如浙江省温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制定出了《温州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作为地市党报的《温州日报》就及时进行了传播。又如,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六千’水利工程”的政策后,福建省南平市根据省里的精神出台了《南平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并实施“65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地市党报的《闽北日报》对此及时进行了传播。 一些地市州还往往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出一些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这些政策往往具有地方特色,地方性、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对于这些政策,一般也主要靠地市党报来传播。如为了保护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浙江省金华市曾出台早稻收购价格政策,作为地市党报的《金华日报》及时进行了传播。 二、及时传播脱贫致富典型 消灭农村贫穷的好政策还需要好的典型去引导落实。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树立典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推广和应用,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使个别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倍增的社会效应,收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地市党报除传播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外,还开辟专栏、专版,以消息、特写、通讯、图片等各种新闻报道形式传播大批运用消灭农村贫穷政策而脱贫致富的典型。这些典型往往就在一个地市州内,也可以说就在农民群众的身边,因此农民群众可以不花多少时间,不花多少成本就可以前往取经。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典型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大同小异,因此可学性较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或带动农民个体脱贫致富,或带动农民群体脱贫致富,或带动一个村一个乡镇一个区县市的农民脱贫致富。 1、及时传播个体致富典型 在消灭农村贫穷的过程中,带头脱贫致富的典型农民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激励、鞭策,就是引导、启发。人的主观因素往往决定其事业的成与败。可以这么讲,在同一个天地下,在同一个政策下,是穷还是富,与农民自己的主观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别人为什么能脱贫致富,别人为什么能过上小康生活?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农民充分运用了消灭农村贫穷的政策,把握住了脱贫致富的机遇。而在农民个体具体实施的脱贫致富活动中,有无勇气,有无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农民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有的农民看准市场行情后,敢闯敢干,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泛一举获得成功,从而脱贫致富。而有些农民畏首畏尾,让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往往在贫与富的边缘上徘徊。及时传播农民个体致富的典型,就是要给广大的农民群众鼓鼓勇气,打开致富思路。 吴炎妹是广东省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的一名普通劳动妇女。作为地市党报的《惠州日报》上刊登的一大批农民个人致富的典型极大地鼓舞了她。她想,本村有养蚝的传统,如果能依靠科学养殖,也可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当时刚好村里500亩蚝田进行公开招标,她以最高标价中标,成了当时村里最大的养蚝专业户。1996年,吴炎妹果敢地把村里500亩蚝田承包过来,加上自己开发的400亩蚝田,养殖面积达1400亩。多年的养蚝创业,使吴炎妹家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2、及时传播群体致富典型 这里所说的群体典型是指一个组或一个村或一个乡镇或一个区县市的脱贫致富典型。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民个体的脱贫致富典型出现后,典型所在的组或所在的村或所在的乡镇或所在的区县市如果加以引导和培植就有可能使典型周边的农民一传十、十传百地受益,从而把一个个体的典型浇灌成群体的典型而遍地开花。这也就达到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目的。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群体所在的带头人或负责人要付出努力,这种努力包涵着一种责任意识和一种工作能力及工作经验。及时传播群体致富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传播这种包涵在努力之中的能力与经验,从而使别的群体的带头人或负责人受到启发。 如被誉为黑龙江省洋葱第一村的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八旗村,靠发“葱”财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这一典型被作为地市党报的《齐齐哈尔日报》推介后,引起了与之相毗邻的小八旗村悄然地巨变。1994年以来,靠天吃饭的小八旗人,开始养殖蛋鸡,刚开始,只有几户人家,小打小闹,慢慢地全村的养殖户渐渐地多了起来。发展到今天,小八旗村已成为养鸡“专业村”,全村涌现出了1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5000只左右的20户,3000只左右的30户。小八旗村如今户均年纯收入是1.5万元以上。这里的农民已经走出贫穷。 3、及时传播团体致富典型 这里所说的团体是指,除一个组或一个村或一个乡镇或一个区县市以外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及社会其他方面以资金、劳动等联合组成的从事经营或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合作社、农民协会和股份合作组织。这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构成形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龙头企业型。主要是服务农业的生产型、科技型、加工型企业,服务范围包括粮油、柑茶、蔬菜、水产、畜牧、种苗等产业,实现了一个产业有一家龙头企业带动的目标。二是行业协会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诸如柑橘、茶叶、水产品、生猪、山羊等协会,协会拥有会员,网络农户,带动生产基地,销售农副产品。 三是经纪人队伍型。是涵盖领域最广的民间组织形式,农村经纪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诸多领域。 四是农庄经济型。立足本地资源,引进能人投资农业,实行规模经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是: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因此,及时传播团体致富典型,对消灭农村贫穷是大有裨益的。 如作为地市党报的湖南省《常德日报》曾多次传播过常德市各地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中洲村善于运用党报上的“他山之石”。中洲村受《常德日报》上“产业协会带动产业发展”的启示,经审批这个村成立了番茄协会。这个协会的成立使全村“棉番间作”的500多亩番茄亩平增收200多元,年增加产值30多万元。 三、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技术 消灭农村贫穷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农民个体也好,农村集体也好,农民团体也好,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掌握一定的技术,而仅有热情,仅会蛮干,那么不但脱不了贫,反而会雪上加霜,使贫穷更加贫穷。因此,要消灭农村的贫穷,首先要消灭农民技术方面的贫穷。从中国农民的现有素质来看,要大多数农民掌握高深的技术似乎不现实。根据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况,笔者认为农民应主要掌握三种技术,即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这三种技术就像战场上的常规武器一样,是农民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掌握的技术。熟练掌握了这三种技术,脱贫致富就有了技术上的保证。 1、及时传播致富种植技术 中国农民目前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种田地。同一个位置的田地,有的农民种得好,年年丰收;有的农民种得不太好,有时丰收,有时欠收;有的农民却根本就种不好,不但不能丰收,有时甚至颗粒无收。这是为什么?不就是说明种田地也有技术吗?是的,种田地的确有技术,用什么品种,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中耕,什么时候防病虫,等等,都有规律可循。对于这些规律,有的农民可能种了一辈子田地也没摸清。再者,随着世界农村种植技术的发展,中国一些传统的种植技术已被淘汰,一些新的种植技术不断被引进广泛运用。因此,作为农民群众接触得较多的地市党报有义务、有责任及时传播致富种植技术,即新的种植技术。 如作为地市党报的河南省《许昌日报》创刊以来,一直坚持办好农业科技信息和农村天地版,每周定期与农民朋友见面,开辟有《科技之窗》、《致富天地》、《农村市场》、《科技信息》等专栏,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传送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农副产品的市场信息,介绍农民朋友依靠科学技术增加收入的成功经验,约请专家回答农民读者的提问。有一位农民朋友看到鸡腿菇在国外市场俏销的信息后,给《许昌日报》写信求助技术,报社立即与农业部门联系,组织有关专家携带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并在报纸上开辟专栏,介绍这方面的技术和国内外食用菌市场供求的信息,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进军国内外市场。此举收到了显著效果。 2、及时传播致富养殖技术 中国农民还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基础,这就是从事养殖。养殖有传统的养殖和特种养殖。传统的养殖就是饲养猪、牛、马、羊、鸡等。传统的养殖技术目前基本上已被中国农民群众广泛所掌握,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农民脱贫致富曾立下了功劳。但是,由于传统的养殖科技含量低,因此投入不高产出也不大。而且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如果单纯只靠传统的养殖还不能取得养殖方面的最大效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特种养殖,如养殖七彩山鸡、蝎子、狐狸、水貂等。特种养殖,一方面由于有较高的含金量,投入大回报也很高,因此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一方面由于特种养殖科技含量高,一般难以熟练掌握其技术,因此初养者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若盲目引种,甚至违反科学饲养,均将以失败而告终。由于无论传统的养殖技术还是特种养殖技术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地市党报必须及时传播致富养殖新技术。如作为地市党报的湖北省《当阳日报》就开辟了养殖专栏。随着人们乳品消费意识的增强,乳源开始紧俏起来,饲养奶牛也就成了当阳市发展畜牧业的热点。如何正确对待奶牛热,怎样饲养奶牛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这是每个奶牛饲养户都关心的问题。《当阳日报》刊载了刚从日本研修考察奶牛饲养技术回国的专家、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李绍钰博士的访谈录。李绍钰博士从奶牛的饲养前景、奶牛饲养现状、奶牛饲养技术、奶牛引种、注重精饲料的质量和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为当阳市农民传授了实用的奶牛饲养技术。 3、及时传播致富加工技术 种植、养殖虽说是农村消灭贫穷的好路子,但种植、养殖赚的还是小头,而不是大头。大头在哪里?在种植、养殖产品的深加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是在提升其价值。深加工的技术相对于种植、养殖技术来说,就更难掌握了,而且投入的成本不是一般的农民个体和农村集体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承受得了的。因此,作为地市党报,一方面要传播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技术,一方面要传播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信息。 陕西省白水市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几年前,每到丰收的季节,这里的果农就一筹莫展。“八分钱一公斤都卖不出去。”果贱伤农让辛苦一年的农民心痛不已。2003年,这里建成投产了一条3.5万吨的浓缩苹果汁生产线。陕西省《渭南日报》对此及时进行了传播,给这里的果农及渭南市的果农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农产品深加工信息。如今,农民把成车的苹果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吃不饱”的生产线。“现在能卖到三毛钱了。”农民数着手里的票子,高兴地说:“如果没有浓缩苹果汁加工,咱的苹果就只有烂在地里了。”这条生产线使当地农户增收4000万元,同时带动附近建立优质原料基地658万亩。 又如,作为地市党报的山东省《日照日报》还开辟过有关农产品深加工的栏目,直接传播有关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简单技术。如该报曾刊登过玉米深加工技术。玉米是粗粮,但经过深加工,可为制糖业提供原料,并可生产玉米油、饲料等。 综上所述,地市党报在推动农村消灭贫穷中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政策,及时传播脱贫致富典型,及时传播脱贫致富技术。这些作用也是中央级党报和省级党报在推动农村消灭贫穷中的作用。因此,在推动农村消灭贫穷中,地市党报正与其他党报一道在发挥作用,只不过是作用表达的方式大同小异罢了。不但党报对推动农村消灭贫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其它传媒如电视传播、广播传播、网络传播、社会传播也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总之,只有各类传媒一起来关注农村消灭贫穷的工作,才能把消灭农村贫穷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浓厚,农村贫穷也才能早日被消灭。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