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10:43 人民网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主要观点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体制,会遇到多方面矛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关系。

  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时,必须突破许多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改变许多原有的做法与规定。与此同时,还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并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对于我们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指导意义。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指出,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首先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营造有利于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之中。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出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其他产业相比,发展文化产业所凭借的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文化产业还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等特点,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目前,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加以发展。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文化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使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应通过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文化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对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消除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平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建设所依赖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文化体制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显得日益不相适应,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体制。建立这种新的文化体制,会遇到多方面矛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区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政策,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统一起来。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必须进入市场,在市场中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样,培育文化企业、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就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文化事业指的是公益性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事业,它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在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文化生产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特别是在我国,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决定了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须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品的思想性对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巨大。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原则,必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必然要受价值规律支配。文化企业本身只有获取足够数量的资金、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才能维持自身的运转和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也必然表现在追求经济效益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只有被群众消费,才能使群众受教育,才能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才能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那种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或者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的做法,都是片面的。

  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关系。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都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市场手段是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调节文化产品的生产。市场机制作为调节手段的长处,是能够使文化生产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调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实现文化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个过程中,给文化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文化的产业化、社会化,从而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在运用市场手段的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运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能使文化建设得到合理布局,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解决靠市场自身力量无法调节的问题,如低俗媚俗现象,迷信、色情和暴力文化产品以及盗版、侵权等问题,确保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用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用有很大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它主要依据法律,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达到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效率与公平、促进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在实践中,市场手段要与行政手段相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但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段,需要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改变文化生产领域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方面,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时,必须突破许多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改变许多原有的做法与规定。与此同时,还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文化是一种生产力,但仍然具有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丝毫不能放松党对文化发展的领导权。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产业企业,都要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都要保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都要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了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国有经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控制力。要下大力气通过体制改革,构建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这些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坚持逐步推进的原则。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的速度、力度与干部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相适应。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推进。要通过试点的办法,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整个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还要加强规划,物尽其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此外,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职工关心的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执笔:马仲良 谢启辉)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16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