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在京高考”还是从优惠政策中剔除为好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00:18 红网 |
为了吸引金融机构来京,北京市发改委等四部门在于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特别规定了吸引和鼓励金融机构在北京发展的16项政策。其中,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子女,可在京参加高考,录取时与北京市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也被列为优惠政策之一。(《竞报》2月16日) 子女可在京参加高考且录取时与北京市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对于这一优惠政策,不熟悉内情的人可能觉得它与其中诸如给予金融高管人员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等这些政策相比较起来是明显的不处于一个“重量级”上,属于那种可有可无,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政策。其实不然,明眼人内心都知道这一优惠政策背后意味着什么:由于北京市目前依然实行独立组织高考和录取,因此如果考生是北京人,现实也就生动地表明了考生可以以与其他一些省份录取分数线相比低得多的分数进入大学(当然也包括名牌大学),可以有更为高的升学机率。据新华社报道,2004年北京高考升学率就高达75.4%,在整体扩招的背景下,这样高的升学比率依然足以让其他一些省份为之羡慕。 子女的未来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已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此时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既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又能够同时为子女带来人生起步阶段相对于同龄人更高“起跑线”,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这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正因为如此,“子女在京高考”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吸引金融高管来京的重要“筹码”了。 多了这样一个“筹码”,北京市在吸引金融高管人才方面也就比其他地方多了份底气和吸引力。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时代,趋之若骛者中也当然会把这样的有利条件作为参照对比的因素之一。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样一个用来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其实质却是有悖于公平这一最为基本的理念的。为什么同样是高三学生,同样考一所大学,其他一些省份考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考得更高的分数,才能有可能进入呢?如果说对于西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老少边穷”的省份,由于经济水平及师资的等的制约,在录取分数线和录取比率上作一定程度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是情理之中的话,那么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拥有良好师资的发达地区,却享受类似贫困地区的这种“优待”则确实让人有些不平不愤了。同样是因为生为北京人的这份便利,在对待数十万非京籍中小学生问题上,北京市要求他们必须回到原来户籍地的省份参加高考,这其实也是避免非北京考生因为“觊觎”北京考生的实惠而纷纷流入之举。 对于这种发展机会上的先天不公,早已有人提出质疑,也曾有山东考生为了争取一个平等的录取分数而状告教育部,但都无果而终。北京考生在高考上所享受到的优惠,是与我国现存的教育体制密切相关的,这需要有关方面为改革这一现有体制,打破不公而努力。在这样的进程中,如果有关部门再把这样不公的地缘优惠拿出来作为吸引人才的“筹码”,只会让世人感受到官方是在倡导和纵容这种不公。如果一项政策给人这样的印象,那实在是对社会的一种潜在威胁。所以,还是把“子女在京高考”从优惠政策中拿去的为好。毕竟,社会公平是即使天塌下来都要为之奋斗并努力实现的。(稿源:红网)(作者:王纪旺)(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