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正式出手拯救全球气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06:10 时代商报

  京都议定书》开始生效中国正式出手拯救全球气候

  新华社2月16日电在《京都议定书》16日生效之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表示,中国将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承诺的义务,同时希望发达国家在率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刘江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将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继续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政府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指导作用。公约所确定的各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是指导气候变化谈判的基础;将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取行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不可持续的奢侈消费方式,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中国政府主张,正确把握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平衡。减缓和适应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今后的谈判应加快适应方面进程;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开发与转让的必要性,把重点放在具体行动上来。中国对策·气候已经采取七项措施

  新华社2月16日电在《京都议定书》16日生效之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表示,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七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七项措施是:———组建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

  ———积极参加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

  ———采取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

  ———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

  ———开展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为实施《京都议定书》做好准备。

  ———开展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中国对策·能源 风能发电首当其冲

  绿色和平能源问题专家喻捷表示,要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一个主要的方法是节约能源和尽量有效地使用必须的能源。“我们最终都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能源。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来自农作物)和小水电。”

  喻捷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中国的能源情况不仅对全球经济举足轻重,也对全球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面对最严峻的挑战,却也是最大的机遇。中国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最佳地方,而当政策到位和得到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时,中国亦会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龙头。至2003年底,中国已连接电网的风力总装机容量为567兆瓦,是全球第9位。这个发展速度不容低估。

  据法制早报中国影响·市场 占大气空间要付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潘家华表示,《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短期内对我国有利。《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一种独特的贸易———如果一国的排放量低于条约规定的标准,则可将剩余额度卖给完不成规定义务的国家,以冲抵后者的减排义务。

  潘家华说,在发达国家完成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成本,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出5倍至20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提高他们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他解释,这向中国发出了一种市场信号———占用大气空间也要付费。企业在项目投资、技术开发、生产成本核算中,首先要选能源效率高的品种。同时,这对消费者也是一个信号。消费者在购买电器、汽车等产品时,应选择低排放、能源密集度低的产品。

  据中国青年报中国影响·贸易 大治制图 会成为贸易壁垒?

  “《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对中国经济有负面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潘家华说,比如,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未来数年,日本的一些钢铁产业就可能转向中国。而这些投资规模很大的项目,50年内不可能搬走。

  他解释,这些产业大规模转移进来,我们在第一个、第二个承诺期可以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但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我们却可能被投资“锁住”。如果把这些产业再转移出去,对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冲击。

  另外,这可能对中国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产生压力。中国在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主,限排压力下,必须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但这些能源开发成本较高。据中国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