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就业难和职位空缺并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08:37 新华网

  200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近400万人,上海高校毕业生总数也将达17万人。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其中,上海可能会超出3万人。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在调查基础上提供了这组数据。

  2004年6月和11月,杨雄分别对上海市部分高校毕业生开展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缺着。杨雄说,国内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已达到25%以上,“大学生的总供给并没有大于总需求。”

  杨雄分析说,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有很多,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加速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均保持每年20%-30%、150万人的增幅增长,一定程度超过职场可提供岗位的增幅,成为促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吃紧的主要原因。同时,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这几种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一般而言,男性、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的毕业生相对其他毕业生较容易找到工作,使得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呈现结构性的失衡。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动辄要求求职者具有2-3年的工作经验,有35%的被访毕业生表示,因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杨雄认为,当前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之一在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人力资本含量较低,影响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这相对于“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构成了问题的另一方面。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曾招募了500名应届毕业生,但两个月后就淘汰了近20%。他们发现,“前来应聘的学生,一开始工作就没法上手。”而专门为新手举办的职业培训,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此外,毕业生“薪情”期望过高也影响了就业率。

  针对上述情况,杨雄建议,首先要以“就业优先”政策目标为指导,创造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供求矛盾突出的状况下,政府应将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考虑,提供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逐步减少和消除由于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差别性、歧视性待遇。如加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指导性投资,并通过减税鼓励建立新公司,鼓励个人创业,充分运用税收、货币、收入等手段,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力度等。

  其次,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网络,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仍从“政府诱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社区、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网络媒体等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三,总体提升青年参与市场竞争的人力资本优势。教育部门应当联手其他部门和机构,在观念、制度、体制、组织和规则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调整和创新,通过挂职锻炼、职业见习、岗位实习、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多层途径,加大对在校学生的能力、技能和经验的锻炼和培训,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内在人力资本含量,缓解目前青年人才结构、人力资本状况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