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去年平均温度创新高,2005年南京会更热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08:49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2004年2月,南京的平均气温高于历史同期4.7℃,春季早热,定下了2004年“高温”的基调——全年整体气温偏高,创下了百年来的新高。与去年不同,2005年初:元旦期间的寒冷是近18年来少见的。整个1月份的气温也比历史同期偏低1℃左右,2月份,持续不断的雨雪让回暖的脚步放慢,眼下,持续阴雨又在造就了新一波的低温,对市民来说,这一切都在显示,气温反常走低。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却说:2005年,有可能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如果这个预测准确,南京的天气走势是否会和全球气温走势保持同步同拍,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

  去年数据“热”——2004:南京气温百年最热

  2004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低于1998年、2002年、2003年,是全球第四高温纪录年。在南京,气温持续走高的趋势似乎更明显,暖冬异常,初春早暖,夏季更是持续酷热。据统计——去年冬季的3个月,南京的月平均气温都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2003年12月31日—2004年1月8日平均气温高达6.9℃,比常年同期偏高4.5℃,为建国以来所少见;2004年2月平均气温高达8.5℃,为1905年以来的同期气温最高纪录;春天整个季节的平均气温也偏高历史同期,其中3月10日气温高达27.2℃,也是历史极值水平的超高温度。夏季,梅雨早来,出梅以后,持续高热,南京市区出现了19个高温日,其中7月22日和23日最高气温均在38℃以上,7月24日的日平均气温竟达到了33.3℃。这股高热的态势一直烧到了12月的上半旬,偏高历史同期近6℃,虽然进九以来,气温持续下降,但是全年整体气温偏高,达到了17℃,创下了百年来的新高。

  今年有些“冷”——2005,钻进寒冬出不来

  2004年全年的“高热”是从新春伊始就开始的,但是让市民措手不及的是:从12月下旬入九以后,南京突然由“超温暖”状态跌入寒冬期,到目前为止,回暖的态势还是非常不明显,高热态势在2005年初没有延续,反而是“背道而驰”。所以,恰在此时发布的“超热”新闻公报无疑引起了所有南京人的关注。今年初始的这股“寒流”是不是只是短暂现象,南京2005年的气温是否也会和全球保持合拍?对于这一焦点话题,气象专家余志豪认为:从目前来看,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全球平均气温历史最高,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地区都变暖,而由于总体的能量守恒的原理,有一些地区的温度甚至会低于历年同期,另外的一些地区的温度则会明显高于以往。

  专家预测——最后10天决定是否是暖冬

  冷热两极如此大起大落,大多数的市民对于暖冬开始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但是余志豪认为:“根据暖冬的标准定义——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历史同期来看,今年是否暖冬尚有变数,得取决于2月份最后这10多天的气温走势,12月份由于前半段的超温暖,南京的平均气温得以高于历史同期近3℃,而一月份尽管月初降到了历史的低谷,但是整月平均下来,气温也只比历史同期低了近1℃。”余志豪说,春节期间,平均气温一般都保持在了0℃以上,只是少数几天在0℃以下,如果目前的这股冷空气过去后,气温能进入迅速回升状态,那么按照暖冬的定义,今年持续暖冬的可能性仍比较大。不过,无论如何,由于12月份后的连续偏冷,余志豪说,这让今年的暖冬失去了典型意义,而原因在于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虽然已经出现,但却并不像1997年、1998年那样明显,是属于中等偏弱的强度,因此它对于气候的影响也并不那么典型、明确。

  最热年份不乏暴冷

  2004年,南京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7℃,创近百年来的新高;偏热虽是整体的趋势,但是也不乏骤冷、暴热,天气平缓的变动偏少,多是激烈的转折。其中“四九”平均气温为-0.3℃,较常年同期偏低2.2℃,而1月25日还出现了零下7.3℃的极端气温;而春天的气温起伏更大,降水分布不均匀。六合和浦口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3—6成,3月11日和17日24小时内温差达13℃,4月7日南京受寒潮袭击,次日最低气温只有5℃。12月21日“进九”后气温直线下降,下旬日照时间比常年同期偏少5—6成,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了2℃。 金陵晚报记者 王君(编辑 五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