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11:36 光明日报 | ||
编者按: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转化机制不完善,建立有效而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成为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当务之急,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实践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本文介绍了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的实践,作为他山之石,相信对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其科技竞争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美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SBIR(SmallBusinessInnovationResearchProgram)。 SBIR项目于1977年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计和发起,1982年正式启动,项目为期5年。1987年,SBIR项目延续5年。1992年和2000年,美国国会再次两度延续SBIR项目,每次为期8年。20多年来,美国参众两院对此几乎都是全票支持(仅1987年有一票反对)。美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没有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及其有效转化,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SBIR的实施 SBIR项目的具体实施由联邦政府各部委负责,各参与部委要拿出每年研发经费的2.5%作为SBIR项目经费支持小企业创新研究。目前参与SBIR项目的10个联邦政府部门为该项目提供的资金为20亿美元(其中国防部占51%,全国卫生研究所占30%,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占6%,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各占5%,其余占3%)。美国国会责成小企业管理局全权负责监管SBIR项目,以避免各部委在实施过程中各自为政、无法达到资源的整合,使管理过程更加简单、有序。小企业管理局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国会则对SBIR进展及成效进行评估。 SBIR的第一项程序是项目招标,各部委每年至少一次向公众公开招标,招标书中囊括本部门最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申请SBIR项目的小企业必须符合如下条件:必须是美国公民拥有的、独立的企业;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首席研究员必须是申请企业的员工;申请企业员工人数不得超过500人。 SBIR项目的第二项程序是项目评估。评估标准为:企业质量、创新程度、技术含量、市场潜力。各部委SBIR办公室在收到项目投标书后,交与本项目研究领域5位最权威的专家评估,专家们必须签字声明与受评估项目没有经济利益关联。 评估完成后就进入注资程序。SBIR分三个阶段向中标企业注资: 第一阶段:资助额为2.5万到10万美元,资助期限仅为6个月。这一阶段的资金主要用来开发技术内涵,完成可行性研究。 第二阶段:资助期限可达2年,资助金额一般为20万美元,最高可达75万美元,具体情况因部门不同而异。只有已获第一期资助的企业才有资格参选。 第三阶段:入选只具有象征性意义,资助金额原为25万美元以上,但现在小企业管理局规定对于该阶段入选企业不再给予任何资助,企业自找风险投资及其他私人资金来源。第二阶段获资助企业中80%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SBIR项目仅占美国联邦政府各部委研发经费的2.5%,但在美国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SBIR实施的20年中,共发布了268个招标说明书,征集了40万个创新研究课题,资助了65000个项目,投入资金130亿美元,为美国科技成果的转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微软、英特尔等知名大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受过SBIR的资助。 SBIR的启示 1、立足成果转化:SBIR立足于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是为了“填补科技空白”而奖励科技创新,而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国的许多科研项目则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与成果转化脱钩,与市场经济脱轨。 2、扶持小企业:SBIR项目为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SBIR项目的建立有助于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带动民间资金:SBIR项目建立了以国家研发资金带动民间科技资金的模式。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很难仅仅依赖私人资本投入,国家资金的支持必不可少,但国家资金毕竟有限,没有风险投资等民间资本的介入,很难实现大规模科技成果转化。 4、实行分类管理:SBIR由各部委的SBIR办公室分别管理,它们最了解本部门内部的科技创新需求,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 5、多部门参与:SBIR发动了政府各个部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改善了过去仅由科技部门参与的状况,有利于全面推动科技发展。 6、专家学者评估:SBIR在运作过程中,一方面依赖联邦政府直接委派的管理人员,结合各部委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依赖全国顶尖级专家学者的参与。由于这些评估专家在项目入选过程中没有经济利益,从而保障了评选的客观性。 (作者刘曼红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兵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