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护大气 需谨防外来“垃圾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14:03 广州日报大洋网

  青山

  以前,人们都认为大气是公共资源,可以不加约束地共享,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大气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了,也需要各国间协调保护。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就是规范和约束各国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国际协定。由于该协议遵循“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义务,技术能力差、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减排的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减排义务(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对此,不少国人感到庆幸,《京都议定书》限制的是发达国家,暂时与我国无关。然而,只要我们仔细掂量一下协议内容,看一看自己的增长模式,就会感到责任沉甸甸。如果我们在有限时间内继续放纵自己,不能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必定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如处置不当,还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之所以有这种担忧,一是源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原因是我们的增长方式过于粗放,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较高。

  应当注意到,国内一些地方一直有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论调在流行,他们以为等到经济发展了,城市规模上档次了再来环保也不迟。不知持有这种论调的官员们是否意识到,由于在发达国家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出5倍至20倍,发达国家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如果我们还像过去一样,拣到篮子里都是菜,不加甄别地照单全收,并以此为发展政绩的话,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天空将无力承担。到那时,再想把这些“垃圾产业”转出去,又将面临就业等更多困难,付出更大代价。

  对我国来说,《京都议定书》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所谓机遇,不是盲目吸纳外资、加速增长的机遇,而是加速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抓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遇。如果我们看不到这点,不能尽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能通过政策调整和科技进步为发展注入新动力,那么,我们将无颜面对世人责难,无颜面对子孙后代。(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