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民间修谱行为应规范管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00:27 红网 |
国家重点扶贫县江西鄱阳县部分农村近年来“出谱”风盛行,某一宗氏为举行体面的“开谱大典”,往往要求同一姓氏村民事先按人头每人交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摆上百桌酒席宴请外村宾客等。这股“出谱”摆谱风增添了当地群众的经济负担,部分村民之间甚至因此出现纠纷。(《北京青年报》2月14日) 《中国新闻周刊》曾对新中国民间修谱行为的演进作过提纲挈领的梳理,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初,民间修谱传统被非理性斩断;第二阶段是80年代到90年代,一些地方零星出现家族修谱行为,但处在半地下状态,或者掩藏在地方志的名目之下;第三阶段是90年代初,浙江、广东、福建等一些经济发达并与海外交往密切的地区,由于新的经济力量和外来资金的介入,使原有的家族传统被激活;第四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政府有关部门对新修家谱采取不鼓励、不干预、不发生械斗为前提的“鸵鸟”政策,各地修谱行为开始高调行进,近两年渐趋发展态势。 从这一梳理中可以看出,民间修谱从来都不是与社会毫无关联的孤立行为,虽然其内在冲动是为了延续家族传统,但其行为本身则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左右、制约或影响,其中尤以政府对此事的态度和政策影响最大。因此,民间修谱需要具备文化储备、组织管理、经费支持、和谐人际等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必须要有适当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的支持,民间修谱行为才能水到渠成,自然发生。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修谱呈发展态势的今天,一些基本条件不完备的地方,比如江西鄱阳县部分贫困农村,也出现跟风修谱情况。这些贫困农村修谱成风,虽然源于延续家族传统的内因驱动(外加害怕不出谱“面子上过不去”),但缺乏经济力量的支撑(靠按人头摊派经费),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族中长者主持编修(靠村干部出面张罗),也缺乏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随意定规不交钱者不入谱),以及和谐的人际环境(并非众人共同心愿,更多的人迫于压力参与),可以说是为修谱而强修谱,客观上带来不良后果和影响:群众经济负担加重;村民之间出现纠纷,损害人际和谐;借出谱来摆谱,刺激攀比,搞铺张浪费;家谱、族谱内容随意性大,有损“存史、资治、教化”之功效;容易酿成民间腐败,等等。 笔者认为,如果说在民间修谱行为尚不普及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采取“鸵鸟”政策是明智之举的话,那么在民间修谱成风,并已对民间社会安全、稳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的今天,政府部门应该尽早关注这一问题,充分调研并制定相关政策,综合利用政治、经济、行政管理、学术引导等手段,加强规范管理,以期有所作为。(稿源:红网)(作者:蒹葭)(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