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知青梅绍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08:59 今晚报

  1969年初,下到延安插队不到三万北京知青里,出了个叫梅绍静的女子。

  梅绍静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差一年就要高中毕业考北大。“史无前例”一到,北大去不成了,她去了延安地区延长县七里村插队。她做知青的时间不长,在黄土高原待的时间不短。二十多年后,她才迈入早年入梦,后来连梦也不入的北京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

  二十多年,足以让青年长成中年,天真变得老成,热诚变得淡漠。希望,经受失望一次次刀砍斧凿,已不再是初衷。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个中滋味,梅绍静自斟自饮自去品尝。肯定的是,她对黄土高原有一份特殊奉献——把信天游当做新诗写,全面创新了信天游。

  做知青的时候,她写了两首未见新奇的诗《庄严的时刻在今天》和《出诊》。后者为她的长篇叙事诗创作提供了契机。一年半后,她离开七里村到延安无线电厂当工人。这种职业的变动和距离的调整对她的诗歌创作极为重要。她开始写长叙事诗《兰珍子》,用诗讲述一个女知青当赤脚医生的故事。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知青运动作为当时被肯定的“文革”成果;地利——黄土高原的生活有其独特的魅力;人和——新信天游既是符合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民间形式,又有较高的艺术性。《兰珍子》很快出书了。当时,知识青年能出版自己的单本诗作,全国能数出五个人吗?而且不用考虑订数、销路、经济效益。梅绍静红了。

  “槐花瓣瓣满院撒……”这是《兰珍子》的色调、基调、情调所在。

  她的写法基本仿照《王贵与李香香》。对信天游的初步抚摸,使她极为倾倒,徘徊其间乐不思蜀,创新的意念或许还未发芽。

  随着“文革”结束,新时期很快到来,新诗歌在思想解放、文学解放、文化解放中狂飙突进的啸声最初对梅并非福音。她缭乱,失措,慌,还有怕。害怕诗离她而去,害怕她与诗只是相逢却无相知的缘分。青年、知识分子统统往现代文明现代信息密集地聚拢——知识青年高考回城,五七战士回城,右派分子平反回城,梅绍静却悄悄地从陕西师大中文系退学,回到耳无乡音眼无旧友的黄土高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