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矿难频发拷问安全生产的动力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09:14 中国新闻网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月17日零时42分,辽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遇难者人数已升至210人,有206具遇难者遗体已运出井外,被安置在指定地点,另有30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仍有5人下落不明。

  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矿难频繁发生,单是煤炭行业,全国每年死亡人数就接近六千人。很显然,血的教训接连不断,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以及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的三令五申,并没有给各地煤矿带来大的震动警醒,也没有形成未雨绸缪和亡羊补牢的效应。何故?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煤矿抓安全生产的动力不足,没有形成普遍重视安全生产的动力机制。

  一是相当一些煤矿抓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不足,没有将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到足够的高度,更缺乏人的生命价值高于经济效益的理念。他们将追逐最大利润作为煤矿的根本目标,因此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包括矿工劳务报酬、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设施成本以及矿难发生后的赔偿等。比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透露:目前中国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为农民工,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死亡赔偿金一般在一万元至五万元之间,相比较而言,安全生产的投入就要大得多。不少矿主认为“死得起伤不起,预防成本高,死亡成本低”,因此他们宁可死几个矿工也不愿加强安全生产投入。

  二是各地煤矿抓安全生产的外在压力不够,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不少,社会舆论对矿主见利忘义的抨击也此起彼伏,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一些煤矿主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了与一些权力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公共权力履行监督企业、依法为死难矿工主持正义的责任大打折扣。正如有言论所说的,“似乎严格的制度‘高墙’上,却被地方及部门利益撕开一道道口子,或被矿主的糖衣炮弹轰开一个个空子。”至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则更是软弱无力,不足以伤其筋骨了。

  任何组织和单位要想扎扎实实地开展某项工作,都必须首先解决好动力机制的问题,而动力机制的形成与完善离不开内动力和外压力的共同作用,其中尤以内动力最为关键。“预防成本高,死亡成本低”,读起来令人胆颤心寒,但这正是煤矿企业缺乏安全生产内在动力的根子。

  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并切实建立起煤矿安全生产的动力机制,促使煤矿形成狠抓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而这一内在动力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煤矿的自然产生,必须由政府和社会的外在压力来催生。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蒹葭】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