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要脆弱得连农民也不能叫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10:39 东方网

  不要脆弱得连农民也不能叫了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晓 2005年2月18日 10:38

  一个名叫谭志祥的来自重庆某县农村的小伙子,只念过一年初中,16岁就来到北京一餐厅打工,苦于没文化没技术,用3年业余时间自学英语,后来凭着娴熟的英语表达技巧和精湛的营销才能,成了一家音像制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并结识了在北京留学的美国姑娘罗娜,两人相恋至今。最近,他们回到了重庆农村的老家来结婚,吸引了众多媒体的注意,但见诸报端的新闻却叫“美国女大学生爱上重庆农民”,于是有人大声为此而鸣不平了。(见2月17日《中国青年报》《“农民”不是天生的烙印》)

  这才真是“叫人看不懂”,农民又不是什么耻辱的称呼,即使现而今,中国也还有8亿农民,进城打工的农民不下几千万,我们也还是照称他们为民工。民工者,进城打工的农民也。没有谁听起来觉得刺耳。为什么一个本来就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就不能叫农民了?他即使娶了个美国洋媳妇,他仍然没有忘本,他回到了农村的老家来结婚,这就为了证明他自己的农民身份,美国姑娘也知道他的农民身份,他们夫妇自己都不嫌弃自己的农民身份,奇怪的是我们的评论写手却大发感叹了。

  难道进城打了几年工,就连农民也不能叫了吗?贾平凹是著名的小说家,他从农村进城已经30多年了,但他在各种场合还是称自己是一个农民,他一口木纳的陕南方言一点也没有变,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种田的农民,丝毫无损他作为一个小说大家的形象。更像农民的是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他几十年如一日,生活科研在农村、在田间,他的形象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们因此而更加崇敬他,因为在他眼里,农民不是一个耻辱的称呼,相反,如果不是对农村这片土地、对农民群众有着无限深情,他是不会有今日这样辉煌的成就的。

  恰恰相反,一些从农村进城的人,不管他是大学生,还是打工者,如果他不端正心态,以农村人为耻辱,他会尽快与农民划清界限。不是早就有一首打油诗来讽刺这种现象吗?“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种不认农村爹和娘的现象难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少了吗?

  农民不是一种耻辱的称呼,农民也不是地位低下的标志,农民就是农民。就像市民就是市民一样,丝毫不会给人带来荣耀或耻辱。市民如果好吃懒做,可以沦落为游民;农民如果勤奋努力,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真正有所成就的人不会介意自己的出身,相反,他以出身草根而自豪。连民间也有“英雄莫问出身”的说法。

  之所以对人的出身敏感,是因为中国人的劣根性在起作用。中国人一向是好面子的,农民相对于城里人来讲,在一些人心中好像是没有面子的,是上不得台阶,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这些陈腐的观念也影响了一些农民出身而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做出了贡献的人。他们急于想摆脱掉农民的身份。他们对于说农民一词都有过分的敏感。表面看是一种爱面子与好虚荣的外露,深层讲其实是内心脆弱和不自信的表现。

  我其实最欣赏的还是那个来自重庆农村的小伙谭志祥的真诚,他不仅没有回避他是农民的事实,他还敢于把一个当今世界最强国的美女带回了落后的农村老家,这一点是连许多城市小伙都不能作到的。也许正因这一点真诚他打动了洋美女。

  事实上一个人不管什么身份与出身,关键的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如果脆弱得连农民都不能叫了,恐怕别人会真的看不起这种人。难道不是这样吗?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