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拜年的分量悄悄变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11:41 燕赵晚报

  “批量短信”颠覆“亲自问候”,时尚潮流让人抚今思昔———拜年的分量悄悄变轻

  “这个年夜,收到了一百多条拜年短信。除夕夜,耳朵里除了鞭炮声就是手机短信的铃声;边收边发,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也没顾上好好看。”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张先生对同事发出这样感叹,立即引起大面积共鸣。

  “发短信拜年,时尚,轻松,可是过后竟觉得几分空洞,总觉得这年拜得有点轻。”当“短信拜年”成为“普遍现象”,当“拇指运动”主宰了传统春节,与以往相比,拜年的分量让人觉得悄悄变轻了……

  雷同多,新鲜少;转发多,原创少———

  拜非拜我非我

  常先生在和同事一起“盘点”手机上的拜年短信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拜年的短信啊,不是“克隆”就是“复制”,不是“转发”就是“群发”,太雷同,太缺少创意了,太不“亲自”了……

  “新年到,祝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像这样的拜年短信,曾经出现在无数人的手机上,又被无数人无数次地转发。而这样一条短信则形象地“总结”了“拜年短信”的生产与传播过程:“我点击整个冬天看见了你的笑颜,我复制你的笑脸粘贴在我的心间。我下载我的思念把它另存为永远,我打开手机给你最好的祝愿:快乐整个冬天!”

  一位社会学者认为,随着城市里手机的普及,短信拜年成了一种挑战甚至颠覆传统的“见面拜年”和“拱手施礼”的新方式,“拜年短信”不仅可以用简短的文字传达情感,更符合东方人含蓄、婉转的表达习惯。可是短信尤其是“短信拜年”的“批量生产”和“简单复制”也难免有反作用,它让“拜年”变得随意了,不亲切了,甚至肤浅了。

  记者感言:虽说“批量生产”是现代化的大趋势,但拜年短信的“批量生产”和“群体发送”却让人感觉“不那么是滋味”。随着飞来飞去的短信,感情和祝福也成了一种可以“批量派送”的“产品”,正所谓“拜非拜,我非我”———谁都可以“拿来”,谁都可以“批发”,而且给谁都行。

  戏谑多,深情少;诗意多,内涵少———

  这一拜不感动

  谁也不能否认,“短信拜年”已经成了现代人拜年的“第一种方式”,有了手机和电话,有了短信和网络,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的亲友,即使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也懒得再走出家门了———“拇指拜年”正逐渐“颠覆”面对面的“双手抱拳”。

  但是,飞来飞去的拜年短信,连拜年的寓意也一并“颠覆”着。

  “鸡年到了,给你鸡情的祝福。愿你的生活鸡极向上,能把握每个发财的鸡会。把鸡肤保养得青春焕发。事业生鸡勃勃,要记得经常联系哦,不许总关鸡!”

  被无限“克隆”、“转发”的短信,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内容却大同小异,戏谑多,深情少;诗意多,内涵少。收到了,懒得多看;再收到,只好删掉……“当所有的人都用一种简单的复制来表达自己的祝福时,我们所注意到的仅仅是一个熟悉或者陌生的名字,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连名字也忘了署上……”

  但是,“拇指拜年”终究无法颠覆“那一揖的风情”。一些“原创短信”的践行者认为,即使“用拇指”送给亲友祝福,只要是“发自内心”,哪怕是只言片语,同样是深深的“一揖”,同样能让人感到真诚的祝福。

  今年春节,王先生亲自创作了一条短信,就令朋友非常喜爱,反复把玩,只是这样“原创”的短信太少了:“佳节又至,更念新朋旧友,填词以贺,寄调采桑子。春残雪未销春已报,梅映春光。难压春光,剩雪断香亦向阳。壶酒阑干岁将尽,朋友遥想。实非遥想,祝君鸡年更辉煌。”

  记者感言:其实,短信拜年本身并没有错。但,拜年的短信不该简单化,你得让亲友感觉到你的心跳——正如一位“爱较真儿”的“文化人”所坚持的,文字传递的是人的心声,把打动了自己的文字转发给朋友是一种“共享”,但自己用心创作的东西更可贵,更值得追求。拜年的短信,原本就应该包含更多的原创……

  今日评论

  这个“礼”成得太容易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所谓“拜年”,就是向人祝贺新年,其中的动词“拜”则解释为“见面行礼表示祝贺”。而行礼的这个“礼”,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到了乙酉年,这“礼”儿愈加变了———一封封轻飘到称不出重量的短信像“黑客”一样,大面积地更新着延续了上千年的有关拜年的记忆信息,在“嘀”“咚”的各种手机铃声过后,却把“拜年”搞得不伦不类———一个号码、几个按键,拇指一动,拜年,礼成!

  这个“礼”在形式上是成了,只是太过容易,容易到省了笑容、省了抱拳、省了前期铺垫后期点缀,也“省”掉了面对面时的真诚,“省”掉了一对一交流时的默契。虽说这新年的祝福总不过是那些有关完美的话语,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风景,当千篇一律的短信游走在不同的手机号码之间,谁又看得见短信背后那不同的脸庞?也许时间太快,快到没有时间让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细化,快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要归结在不同类型的短信中?

  从原来的“繁琐”礼节到拇指“拜年”,这“礼”快多了,快到手心的温度还没有捂暖冰冷的手机,来自“拜年”的众多喜悦就已经失却原有的温度,毕竟,感情,不是方便到可以像短信一样不停地复制、群发。

  我们当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拿短信当一个便宜的“拜年”礼,只是,当一个泱泱大国,十多亿人口都在几百条、几十条甚至几条短信的“掌控”之中寻求感情的时候,这个春节的“年味”是不是有些寡淡,我们之间的感情是不是也有些“不厚重”,所谓传统文化是不是在被蚕食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